「清淨平等覺」是一而三、三而一-第852集
法語:
「清淨平等覺」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互為體用的。不平等決定不清淨,唯有清淨才會平等,唯有平等才會覺。像水一樣,要清、要平,才能像鏡子一樣,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。所以修行最貴的是一門,一門容易得到平等、清淨,學多了達不到這個目標。
節錄:
「清淨平等覺」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互為體用的。你不平等決定不清淨,唯有清淨才會平等,唯有平等才會覺。它像水一樣,水要清,渾濁不行;水不能起波浪,不起波浪就平,就是平等。覺是什麼?覺是它的用處,它像一面鏡子一樣,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,就是照見,覺是照見。所以心要清淨,清淨就是不染污;心要平等,平等就心不動搖,這是真如,這是不二法門。所以修行最貴的是一門,一門容易得到平等,容易得到清淨,學多了達不到這個目標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25集) 1990/4
你們天天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什麼?不知道。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,你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可以看到。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,跟阿難講,你要不要見無量清淨平等覺?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。我們念這句名號就要想到自己清淨平等覺,這個才行。果然清淨了,實在講這是三樁事情,清淨、平等、覺悟,一而三、三而一,你只要得一個就行了,一個得到了,三個都得到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我清淨心得到了,哪有不平等的?人心不平等決定不清淨。一個得到了,三個統統得到。好像我們這個講堂有三個門可以進來,沒有進門的時候,外面是三個門,進來就都得到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的法門雖然很多,就像諸位從遠方四面八方到這個講堂來,可是到了這個講堂之後,最後就剩三個門進來,所以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到最後目的地的時候只剩下三門,這個三門隨便哪個門都能進來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於是我們觀察中國大乘佛法,中國有十個宗派,兩個宗派是小乘,現在已經沒落,已經沒有了,大乘佛法八個宗,這八個宗我們從這三個門裡就看得很明顯、很清楚。禪宗、性宗是走覺門,要求的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覺門,我們一般講要上根利智的人,中下根性的人沒有這個悟性,所以參禪是要高度的智慧,心地很清淨的人才可以,走這個路子能走得通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如果不是這種根性,學教,所謂教下,在中國像天台宗、賢首宗、法相宗、三論宗,這都是從經教入門的。經教就是依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訓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見解思想,所以他從正門入,正知正見,修正我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為,走這個路子。這個路子一般人都可以走,但是路很長,好像讀書一樣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,得慢慢來,時間很長,但是你每提升一級有一級的受用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第三個門叫淨門。淨門有它的好處,完全著重修清淨心。在大乘法裡面,淨土宗是屬於淨門,密宗也是走淨門的,這兩個宗派都是以清淨心為主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淨土宗是三根普被、利鈍全收,任何一個人走這個門決定能走得通,修清淨心。密宗是高度的清淨心,那個的確很難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沒有得到清淨心不能學密。成佛一定要學密,不學密不能成佛。密是什麼時候來學?一般經論是講八地菩薩,試問問你們現在是不是八地菩薩?八地菩薩就相當大學畢業,而且是碩士學位拿到了,你現在念博士班。我沒有這個程度,我旁聽行不行?旁聽也要有程度的。研究所的課程,你要曉得最低限度要有大學畢業的程度,大概可以去旁聽一下,不能當正式生。所以密法,就是講通融的,做旁聽生的,那是什麼人?圓教初住菩薩。換句話說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可以當旁聽生,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沒有分。
生活的藝術 1996/4/20
三大綱領,我們只要抓住一個就行了,從平等入手也可以、從覺入手也可以,但是對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,從清淨心下手是比較方便、比較容易。我勸導大家入佛門,先讀一部經念三年,其他的一切都放下,為什麼要這樣做?為的就是修清淨心。念一部經,心容易清淨,你念多了、看多了,自然就胡思亂想,換句話說,你什麼好處都得不到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86集) 1984/12
我們佛門講功德,「功」是功夫,「德」是得清淨心、得平等心、開智慧,覺就是開智慧。你心裡妄想執著分別那麼多,修行修得再勤苦,煩惱還是一大堆,妄想一大堆,智慧完全沒有,這叫白修了,這實在講是修行不得法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86集) 1984/12
佛門常常講:一經通一切經通。怎麼叫通?你要是從這經裡面真正見到自性了,覺是自性,正是自性,淨還是自性,你只要得到這一樣,你就是見到性了。本性是覺是正也是淨,所謂一而三、三而一。所以你只要見性,一切法沒有不貫通的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0集) 1984/12
我們明白這個原理,你就曉得應該怎樣去修,曉得我們念經是修什麼?我們念這句佛號是修什麼?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修的時候才有味道,才有興趣!不會念念得枯燥無味,念到最後覺得很茫然,很空洞,不曉得自己在幹什麼,那是錯誤了。所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知道做這個工作的意義,曉得我們要想達到什麼目標。知道我們這個修學決定不落空,現前會得到真實的智慧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2集) 1984/12
智慧現前,你的生活一定過得非常美滿,非常快樂。為什麼?你有真實智慧,知道自己,知道環境,知道別人,知道這個世界,知道過去,也知道將來,樣樣都清楚都明瞭,生活怎麼不自在?當然自在,一點都不迷惑。這個能力是從清淨心得來的。靠讀書、靠做學問得不到,唯獨清淨心才能得到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2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