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就是修布施-第850集
法語:
布施是覺悟人的生活行為,幫助別人,不要為自己,無論從事哪個工作,抱著服務大眾的心態。持戒是守法;忍辱是耐心;精進是求進步;禪定是自己有主宰,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。布施涵蓋六度其餘的五條,因為持戒、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;精進、禪定、智慧是屬於法布施,所以一個布施,把菩薩所有的行門統統包括盡了。
節錄:
菩薩行,這是覺悟人的生活行為,列入在第一條,肯布施,肯幫助別人,歡歡喜喜幫助別人,自己沒有,不怕,不要為自己操心,沒有好操心的。一切為社會,一切為人民,一切為眾生,不要為自己,想都不要想。無論你從事於哪個工作崗位,抱著服務大眾、服務眾生這種心態,你說你多歡喜,多快樂,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,你會生活得很快樂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7集) 1998/9/26
菩薩第二個條件是持戒,持戒的意思就是守法。遵守佛對我們的教訓,遵守國家的法律,地方的法規,人情、風俗、習慣、道德概念統統要遵守,守法是國家的好公民,是佛的好學生。忍辱就是耐心,無論做什麼事,要有耐心你才能成就。精進是求進步,不斷的革新,不斷的求進步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7集) 1998/9/26
禪定是自己有主宰,不會受外面境界的誘惑,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,這叫禪定。智慧是一切事、一切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叫般若智慧。佛給我們講覺悟的人,在日常生活必須要遵守這六個原則。布施在此地,就涵蓋其餘的五條。因為持戒、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;精進、禪定、智慧是屬於法布施,所以用一個布施,把菩薩所有的行門統統包括盡了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7集) 1998/9/26
「布施」,這是佛法修學裡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。佛教我們,你要想求覺悟,你從哪裡學起?從布施下手,從布施學起。為什麼?佛知道你為什麼不覺悟?你為什麼迷惑顛倒?是因為你有貪心,你有慳吝心,吝嗇,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,沒有的就喜歡,貪而無厭,這是迷,這是不覺。你真正要想覺悟,你要把貪放棄,把慳吝放棄,於世間法、出世間法都沒有貪心,自己有的可以與一切眾生共享,這是覺悟的人,所以佛教給我們,頭一個就要學布施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7集) 1998/9/26
佛在平常教導我們,把無量的行門歸納為六大類,就是六波羅蜜。修什麼?修布施。他沒有把持戒放在前面,他把布施放在前面,布施是什麼?布施是放下,你要不放下惡的習氣,不放下壞的習慣,持戒你做不到。先要教你放下,你放下才能做到,不放下學了沒用,所以把布施擺在第一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43集) 2008/4/13
首先身外之物放下,不要放在心上,你就沒有牽掛。我放下之後,我需要用怎麼辦?用自然就來了,一點都不要操心,為什麼?放下是你的福,有福的人想要什麼東西,東西自然就出現,那是什麼?福報,你有福就有那個報。財布施,放下財,無量的財寶都來了;法放下,聰明智慧開了;無畏,一切恐懼、畏懼放下了,你就得金剛不壞身、你就得健康長壽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43集) 2008/4/13
佛教我們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歡喜布施,全心全力的布施,毫無保留的布施。這要說起來很多人害怕,統統捨掉之後自己怎麼辦?殊不知布施是因,後面有果。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有施必定有得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21集) 2009/1/3
但是得到,得到不能起貪心,貪心一起來那你就錯了,你得到就這麼多,不會再多了,慢慢你的福報消了你就沒福。佛告訴我們捨得,你不是布施得到了嗎?得到之後還要把它捨掉,你所得的財財捨掉,你所得的法法也捨掉。你能這樣去做,做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明心見性,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現前,那就沒有窮盡,那就遍法界虛空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21集) 2009/1/3
菩薩為什麼修布施?主要是斷慳貪的,施捨。施捨也就是放下,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都得要放下。我們是凡夫,這種煩惱習氣很重,一下放下談何容易?說得簡單,放下真不容易。可是不能不放,不放下,菩提道上就寸步難行,你沒辦法往前進,這個東西累贅。所以學菩薩修布施,讓你漸漸的學著放下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05集) 2010/8/9
我們每個人根性不一樣,有人把財看得很重,你就先布施財,把這個放下,其他就容易了;有人把名看得重,好名,最嚴重的煩惱先放,先對治它。像治病一樣,這身上病很多,哪一種病最嚴重,它會要命的先治它,把它治好了,其他的、其次的、不太嚴重的慢慢再治。所以我們自己要想,我們對於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哪一種嚴重,從嚴重的下手,得要真幹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05集) 2010/8/9
布施是捨,不但財要捨,除了財之外,樣樣都要捨。為什麼佛教我們捨?因為跟你講真話,世出世間無有一法可得。如果你說有一法可得,那就錯了。《心經》,這是大般若的綱要,大般若之心,說到最後,總結裡面告訴我們「無智亦無得」。所以能夠一切放下,那是真正的般若智慧。放不下是迷惑,是障礙,叫業障。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徹底的放下,身心世界統統放下,世法佛法也一起放下,統統放盡了,那你就叫成佛了,你就得大自在了,你樣樣都不缺乏。
地藏經—心大福就大(第12集) 1991/10
你不肯放下,你所得到的就是那麼一點點,而且這一點點還很容易失掉,保不住。你能夠捨掉,捨掉你就真正得到了。所以「捨得」這個術語也是出在佛教裡面的,捨就是布施,你捨,捨的果報,果報就是得,你什麼都得得到,所謂有求必應。你不肯捨,你一樣也得不到,得到了也很容易失掉,這個要知道。如果把這個道理,這個事實真相參透了,我們就會修布施波羅蜜了,我們也肯修,我們會非常歡喜的去修。
地藏經—心大福就大(第12集) 1991/10
布施就是放下,放下起心動念,放下分別執著,那就成就了。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財色名利,這是下手的功夫,這是入門,這個東西不放下入不了門。放下起心動念,那是成就,證果,全在放下。放下,要把功德保持,靠忍辱。所以放下是積功累德,忍辱是保持你的功德不會失去,做為禪定的資糧。忍辱加上精進,後頭就得定,定能開慧。六波羅蜜的後面般若波羅蜜,就是大徹大悟,就是明心見性。佛教菩薩大徹大悟就是用這個方法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開智慧了。這是大徹大悟的一條路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464集) 2013/10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