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人-第848集
法語:
人遇緣有早晚,我們早遇到緣,不一定就早成就;有人遇緣很晚,可能一遇到就成就了,所以決定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人。佛教給我們要用平等心、清淨心、真誠心看待人,這對自己有決定的好處。
節錄:
人遇緣有早晚,我們早遇到緣,早遇緣沒成就;另外一個人遇緣很晚,他一遇就成就了,我們怎麼可以輕慢他?所以佛教給我們要用平等心看待人,用清淨心看待人,用真誠心看待人,這就對了,對自己有決定的好處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7集) 1998/9/26
『一切眾生慢高山』,高山是比喻,佛經裡面講的高山多半是指須彌山。這是世間最高的山,最高的山是什麼?貢高我慢,狂妄自大,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大煩惱、大障礙,障礙你覺悟,障礙你修行,障礙你證果,乃至於障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。我們發心,有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為什麼不能往生?菩薩裡面諸位也許聽說有一位常不輕菩薩,那是佛給我們示現的,就是對治貢高我慢。不輕就是不敢輕視一切眾生,真正的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,我們怎麼敢輕慢?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40集) 1999/6/7
我們每天早晨做早課拜佛,修的是什麼?禮敬諸佛。這在課堂作業,我們在學禮敬諸佛。禮敬諸佛怎麼落實?落實在生活當中,我們面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禮敬。十大願王,這個擺在第一條,就是對付我慢高山的。我這一天對待人,接觸一切人,有沒有像對佛那樣的恭敬心對人?沒做到,課堂裡天天上這堂課,但是這堂課所學的東西不能落實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40集) 1999/6/7
所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不是世間沒有過失,他顧自己都來不及,沒有時間去顧別人。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別人?用佛的眼光看別人。我們看別人,統統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他行善,示現善的樣子給我看,他作惡,他示現惡的樣子給我看,都是諸佛如來,他們統統沒有過失。過失在哪裡?過失在我自己,我看了起心動念就造罪業。我看到好境界起貪心,看到惡境界起瞋恚心,我造業,他不造業,他是諸佛如來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9集) 1998/8/1
我們完全用這種心態,真誠的心態來修學,你這一生當中必定成佛。正是所謂「佛眼睛裡面,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」,我們今天要學這一招,高招。菩薩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,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,惡人看佛菩薩都是惡人,這個道理要懂,這個道理就是境隨心轉。我們為什麼不養自己的佛心?我們自己為什麼不透自己的佛性?為人演說,演這一點。今天世間人看這個也不對,看那個也不順眼,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,平等恭敬,這就是修普賢行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9集) 1998/8/1
《無量壽經》一開端,給我們講的話非常重要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普賢大士之德,總而言之一句話,就是尊敬別人。造極大的罪業,十惡五逆,普賢菩薩都尊重他,決定不敢輕慢他,這是普賢大士。為什麼造這種極大的罪業,普賢菩薩還尊重他?普賢菩薩不是尊重他的造作,是尊重他的佛性,他有佛性,他將來會作佛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39集) 1999/5/31
普賢大士眼睛當中看十法界眾生,個個都是如來、都是佛,在天台大師講「理即佛」,他永遠觀念上定在理即佛,所以他那個恭敬心是圓滿的。十大願王第一句「禮敬諸佛」,那個諸佛是講三世,過去佛、現在佛,一切眾生是未來佛,哪有不尊重的道理?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39集) 1999/5/31
佛陀在世的時候,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,我們回想我們這一生,縱然造作許多罪業,還沒有像阿闍世王那樣嚴重。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,阿闍世王臨終的時候懺悔,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,回心轉意,痛改前非,念佛往生,他如願以償;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他是上品中生。我讀到這一段經文,非常驚訝,我驚訝的不是別的事情,五逆十惡懺悔往生,我相信,我不驚訝,但是品位居然這樣高,這是我意想不到的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/24
所以我才了解求生西方是有兩種方式:一種是我們平常薰修,依照經論的教訓,老老實實依教奉行,積累功德,求願往生;另外一種就是造作罪業臨終懺悔往生,兩個方式。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,我們決定不能夠輕視;也就是我們見到一些造作罪業的人,不可以輕慢他。我們是肉眼凡夫,我們見不到,他要在臨終真實懺悔,可能他往生的品位還在我之上,這是很有可能的,我們怎麼可以輕慢別人?所以學佛最重要的,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處處謙虛忍讓,事事尊重別人,對自己決定有利益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