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有止境 不是無止境 什麼地方是止境?-第1244集
學無止境,世間人都相信。在佛法裡面說,學有止境,不是無止境。什麼地方是止境?明心見性是止境,達到明心見性他就圓滿了。佛講的東西好像是個圓,你只要碰到這個邊就圓滿,就達到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可以達到,無量法門也是門門都可以達到。
有沒有方法?有,方法就是真誠、恭敬。沒有真誠、恭敬,你入不了門,為什麼?因為自性是真誠的、是恭敬的,性德;你要見性,你必須心要跟性相應。德行裡面第一德,真誠、恭敬,你只具足這兩個條件,你就能夠得道。
你看古人,老師選學生,他選什麼?不是選那些聰明的、很伶俐的,那很可愛,他不是選這個,那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麼?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就是真誠、恭敬。
老實人有真誠心、有恭敬心,表現在外面你能看得見的,這樣的人聽話、真幹,他能開悟。傳給他的法很容易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學生就老實幹了。
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,傳給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囑咐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老老實實念了九十二年,這不拐彎、沒改變,大成就!他確確實實念到功夫成片;再向上提升,事一心不亂;再向上提升,理一心不亂。
他是漸悟,他不是頓悟,六祖惠能大師是頓悟。我們相信,賢公老和尚得功夫成片應該在二十五歲,二十歲之後五年,我們相信不會超過五年,他得到了。從二十五歲再向上提升,得事一心不亂,等於阿羅漢的境界,應該在三十多歲。得理一心不亂,我相信四十歲左右。
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像他老人家所說的,我什麼都知道,就是不能講,講了會惹麻煩。師父囑咐他的,「明白了」,就是大徹大悟,「不能亂說,不能說」。他守住老師的教誨,雖開悟了,不說,有神通不現神通,偶爾,必要的時候露一點點。
解脫三昧,止觀無礙,放下不妨礙看破,看破不妨礙放下,解脫。「又曰念佛三昧,能除一切煩惱」,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的三昧,都叫念佛三昧。標準的,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,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,都是念佛三昧。
理一心是念佛三昧的圓滿,能除一切煩惱,老和尚一生沒煩惱,我們看到的。「能解脫生死」,老和尚生死自在。多次見佛,阿彌陀佛囑咐他,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,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,學佛的好樣子,求生淨土的好樣子,他統統做到了。「故須名清淨解脫三昧」。
『普等』者,「普者普遍,等者平等。《悲華經》謂之遍至三昧」,遍就是普;至,這就是平等。「《芬陀利經》謂之普至三昧。《宋譯》謂之普遍菩薩三摩地。《唐譯》謂之平等三摩地門」。你看這段經文都不離清淨、平等、覺,就是經題上的一句話「清淨平等覺」。
我們怎麼學?學佛要得受用就有法喜,那就是功德,身心自在,一句佛號綿綿不斷,法喜充滿。那你就要學會,我對佛真誠恭敬,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對一切萬物,跟對佛一樣的真誠恭敬。你把真誠恭敬做到,是你的日常生活,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你沒有煩惱,你很快樂,你很自在;跟一切人接觸,人家會感覺你充滿智慧,你不生煩惱。
海賢老和尚一生沒發過脾氣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五戒十善,是在生活當中,是在工作裡頭,在處事待人接物,身口意三業清淨不染。這個就是平等三摩地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202集) 2015/6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