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阿彌陀佛他本著什麼意思發這個願?-第1222集

  【我作佛時。生我國者。所須飲食。衣服。種種供具。隨意即至。無不滿願。】

 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。這一段容易懂,是我們日常生活。在這個世間,為日常這些瑣碎的事情要費很多心思,要費很多時間,沒有法子離開的。阿彌陀佛想到了,到極樂世界給我們一切方便,『隨意即至』,想什麼什麼就現前,不需要一點操心,這得大自在。

  需不需要儲藏?不需要。用過不要就不見了,就沒有了;需要用的時候,想什麼,什麼就來了,這真叫得大自在。看念老的註解,右面經文第三十七,「衣食自至願」。「飲食衣服見《宋譯》」,這是說經文的來由都有根據的。

  『種種供具』,這一句《唐譯》的,「又《漢譯》第二十三願曰:我國諸菩薩欲飯時,則七寶缽中,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,食已」,吃完了,空缽自然就不見了。所以也不要去洗刷,也不需要找個地方去放它,它就沒有了,要用的時候它就來了,不用的時候就不見了。

  這個道理我們世界的科學家知道,知道有這種可能,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,這就是能量跟質量的轉變。能量在宇宙當中遍滿一切時一切處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物質是能量變的,我需要就變現出來,我受用,用完回歸能量,沒有了。能與量的轉變,科學家知道有這個可能,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法。

  從這個地方看,極樂世界的科學比我們進步,我們這裡做不到的,它那可以做到,確確實實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隨心所欲。住的房子,想大它就大一點,想小就小一點,想什麼樣子它就變什麼樣子,不要就沒有了,一點都不礙事。《吳譯》第十四願跟這個講的相同。

  「又《魏譯》第三十八願曰:國中天人欲得衣服,隨念即至。如佛所讚應法妙服,自然在身。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,不取正覺。」衣服不需要裁縫,它也不會骯髒,所以也用不著洗衣服。

  洗衣服也是很麻煩的一樁事情,現在雖然用機器,比過去人工要進步多了,可是機器也很麻煩,總是不能盡如人意。極樂世界這樁事情解決了,確實盡如人意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。「今經備集五譯文義」,完備會集五種譯本的文字,「結成此願,名為衣食自至願」,結得好。

  「如《會疏》釋《魏譯》曰:佛本何故興此願」,阿彌陀佛他本著什麼意思發這個願?四十八願是他發的。這經上說的,「見或國土」,我們相信這些事情不僅僅是這個地球上有,十方諸佛剎土有這些衣食住行的事情一定不少,很多,這是眾生沒福,「為衣食故,苦役萬般。四時不寧處,一生疲貪求」,疲是疲勞,貪求。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,眾生為衣食住行造不少業。

  下面就給我們點出來,「何況禾下喪數千生命」,這就是種植糧食,你看現在用農藥、用化肥,殺的這些小蟲不止數千,大量的殺生。但是害蟲是殺了,益蟲也殺了,糧食雖然多收了一些,糧食裡面帶的有毒素,人要是常常吃這種食物,慢慢就變成病毒。所以經上講「飲苦食毒」,我們現在看到了。

  在沒有發明農藥之前,沒有感覺,現在看到農夫都用農藥、都用化肥,看到這句經文感觸很深。「鑊中」,鑊是鍋,大的鍋,就像鼎,鑊是沒有腿的,鼎是有三個足,沒有足的稱鑊。鍋裡頭,大鍋,殺無量蠶子,這是取絲,取蠶絲,殺多少蠶子。這一件絲綢的衣服,多少蠶絲編織成就的。前面講吃的,這裡講穿的,每一天吃的、穿的都跟眾生結多少冤仇!佛菩薩知道,非常可怕。

  「依之沈迷無涯,受苦無窮」,這是人間相,佛看得很清楚。「是故願言」,阿彌陀佛發的大願,「我土聖眾」,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的淨土,這裡面所住的聖眾,只要是往生極樂世界都稱為聖眾。為什麼?下下品往生,生到極樂世界,花開見佛,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。

  我們前面念過,第二十願裡頭,「作阿惟越致菩薩」,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,所以叫聖眾。不但實報土是聖眾,方便土也是聖眾,同居土還是稱聖眾。我們對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然後真正覺悟、明白,這個地方非去不可。

 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、就成菩薩,一生就辦成,這是淨宗的殊勝。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尊稱為光中極尊、佛中之王,其他諸佛如來沒想到的,阿彌陀佛全想到了。他怎麼想到的?他是用五劫的時間去觀光考察,一切諸佛剎土他都去了,取長捨短,諸佛剎土裡面好的他取了,不好的他都不要,所以極樂世界就勝過一切諸佛剎土。

  建立幹什麼?為接引有緣眾生,成就有緣眾生。什麼叫有緣眾生?能相信有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上面到等覺菩薩,下面到地獄眾生,只要你能信能願,一向念佛,往生淨土你就能成就,這叫有緣眾生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世尊千經萬論,終極的目標是什麼?讀了千經萬論,對於佛說這個法門,你信心十足。

  如果對經教不夠透徹,你聽了這個法門還有懷疑,懷疑就不能往生;真正相信,沒有懷疑,決定得生。所以善導大師為我們說,「諸佛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。」你要把它看清楚、看明白,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為的什麼?真的就是為說這部經,就是教導我們信願持名,一向專念,往生作佛去了,佛度眾生的目的達到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199集) 2015/6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