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修普賢大士之德-第804集
法語:
為什麼要學佛?佛是智慧、是覺悟,學佛就是學習過高度智慧、真正覺悟的生活。應該怎樣宣揚佛法,讓眾生也能過這樣的生活?一定要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修學以三位菩薩作總綱領,普賢、觀音、文殊。普賢菩薩是表實踐;文殊是表智慧;觀音是表慈悲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都是因為修學這三個法門,才成就無上的佛果。
節錄:
人為什麼要學佛?佛是智慧,學佛就是學智慧,學佛就是學覺悟,學佛就是學習過一個高度智慧、真正覺悟的生活。怎樣宣揚?一定要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遵是遵守,修是學習,普賢菩薩是我們的榜樣。在大乘佛法裡面,諸位必須要曉得,是以三位菩薩作總綱領,普賢、觀音、文殊,這三位菩薩代表大乘佛法修學的總綱領。普賢菩薩是實踐,說到要做到,見到要做到;文殊是表智慧;觀音是表慈悲。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都是因為修學這三個法門,才成就無上的佛果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2集) 1998/5/23
《無量壽經》一展開,佛第一句話教給我們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,我們做到沒有?普賢大士之德是十大願王。天天念,念沒有用處,要做才有用處。十大願王從哪裡做起?佛跟我們講,從善護三業做起。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做到沒有?「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」,做到沒有?「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做到沒有?經不是叫我們念的,念破嘴皮也沒用處;念佛堂念佛,喊破喉嚨也枉然!念是叫你記住,記住要叫你落實在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依照佛陀教誨去做,這叫學佛,這叫修行,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252集) 2000/1/5
普賢行跟諸大菩薩行不一樣在哪個地方?在用心不一樣。禮敬、稱讚、供養,諸菩薩也修,但是那個心不相同;普賢菩薩的心就是佛心,我們把它歸納為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。用這個心來修禮敬,這是普賢行;用這個心修稱讚,是普賢行;修供養,是普賢行;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,是普賢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01集) 2001/11/30
十大願王不是念念,是要真正去落實。要想真正落實,心不真誠沒有法子落實。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還有虛偽,這怎麼行!我們在一切人事物環境裡面,依舊被污染。怎麼被污染?你還有好惡,喜歡的、順自己意思的,你生歡喜心;違逆自己意思的,你感覺得難受,這被污染了,不清淨了。不能在一切境界當中保持清淨平等,這不是普賢行。普賢行決定是具足大菩提心,不是用妄心。你日常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用菩提心、用真心,不是用妄心,你的一切造作點點滴滴,無一不是普賢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01集) 2001/11/30
不入普賢境界,還是凡夫,你在這個世間跟社會大眾相處,你的心不平。功夫是什麼?功夫是心平了。理、事搞清楚搞明白了,叫看破。真的看破了,把從前那些錯誤,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、嫉妒報復全都放下,過正常的生活。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就不一樣,就跟佛菩薩一樣;佛菩薩乘願再來,我們就乘願再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01集) 2001/11/30
把業力轉變成願力,我今天會很認真的給一切社會大眾做正面的好榜樣,這就是示現。眾生不孝,我要做孝子賢孫的樣子給眾生看;眾生不尊重老師,我要做一個好學生的榜樣,尊師重道,做給大家看。現在社會許多人忘恩負義,我要做出一個知恩報恩的樣子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01集) 2001/11/30
我來這個世間幹什麼?就是來表演,就是來做樣子給人看的。自己呢?自己沒事了,自己一心一意修清淨心。對自己來講,就是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;對一些大眾來講,就是做種種示現,時時刻刻都在表演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01集) 2001/11/30
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,菩薩不修普賢行,不能圓成佛道。由此可知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簡單。在往生那一念,也就是我們講人在臨終的那一念,那一念的心要清淨平等覺,就決定往生;那一念當中要不是清淨平等覺心,不能往生。由此可知,清淨平等覺我們雖然做不到,一定要向這個方向、目標去努力;也就是說我們平常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分別執著要淡,這就是我們功夫有進步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0集) 1996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