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是「稱讚如來」?-第779集
法語:
「稱讚如來」,與性德相應才稱讚,禮敬是一切人事物統統要禮敬,決定沒有分別。他是善人善心善行,我們讚歎他,宣揚他的德行,希望別人跟他學。惡心惡行,就不能讚歎,要敬而遠之,但恭敬心絕對沒有差等。
節錄:
「稱讚如來」,你看這不用諸佛,用如來。禮敬用諸佛,稱讚用如來,這個稱讚裡頭有差別,就是與性德相應的稱讚,與性德不相應的不稱讚,所以它有性德做標準。禮敬平等的,對善人禮敬,對惡人也禮敬,沒有分別的;但對善人稱讚,對惡人不稱讚,也不毀謗他,要包容,不要批評、不要毀謗。一定要了解,他為什麼會造這些不善的業?是他的業障很重、習氣很深,沒有遇到善友來教導他。要有同情心,不要有責備的心,這樣就好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21集) 2010/8/23
禮敬不稱讚,這就是孔老夫子講的「敬而遠之」,遠是什麼?不是跟他距離遠遠的,是不讚歎,敬而遠之。在五十三參裡面,有三個人代表違背性德的。第一位是勝熱婆羅門,代表三毒煩惱裡面的愚痴,善財去參訪,禮敬沒有讚歎。第二位是甘露火王,代表瞋恚。他覺得不如意,馬上就用非常殘酷的刑罰來對治你,善財童子參訪他,有禮敬沒有讚歎。第三位是伐蘇蜜多女,代表貪愛,善財童子去參訪也是有禮敬沒有讚歎。與貪瞋痴相應的不讚歎,但是有禮敬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19集) 1984/12
他有困難,我們要布施供養他,不能說他是惡人,我們就不要供養他,這錯了。惡人,沒有衣服穿我們送衣服給他,沒有飯吃我們要送飯給他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用真誠心去感化他,不能跟他作對;跟他作對,他就不能回頭了。真誠感化,久而久之,他會回頭,回頭是岸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02集) 2000/4/24
一切恭敬,不能有分別執著;我們對佛是怎樣恭敬,我們對於父母、師長同樣恭敬,對於一切大眾也同樣恭敬,乃至於對於那些無惡不作的人還是一樣恭敬,決定沒有分別,決定沒有執著,這是禮敬。但是稱讚就不一樣,為什麼?稱讚會影響這個社會,會影響風俗,一定要稱揚正面的,負面的我們不稱揚。也就是我們稱揚善的,而不稱揚惡的。
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3集) 1994/11
此地不用諸佛,換個如來,這是大慈大悲,苦口婆心!菩薩在世間給一個眾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,念念成就一切眾生,這叫慈悲,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。能為別人想,這是佛法;為自己想,那是迷惑顛倒,必定是起惑造業。所以稱讚,什麼人能稱讚?一定要這稱讚對他不起煩惱的作用,這個人就可以稱讚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19集) 1984/12
說佛是從形相上說的,所以我們對於一切形相要至誠恭敬,這是身業。稱讚這是語業,這個稱讚就不能隨著形相,因為形相裡頭的確有善有惡,惡形也讚歎,鼓勵人作惡,那這個社會就大亂了,這就害了人。如來是怎麼說的?如來是指真如本性。換句話說,與真性相應的我們要稱讚,與真性不相應的不稱讚,我們也不毀謗,這樣就好了。
如何實踐彌陀大願(第3集) 1989/10
什麼是與性德相應的?佛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,三皈是性德,覺正淨,十善是性德,五戒是性德,六和是性德,三學、六度是性德,普賢十願是性德。在中國傳統裡面講,五倫是性德,五常是性德,四維八德是性德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196集) 2013/2/26
簡單的說,就是三皈依裡面講的覺正淨,覺正淨是我們本來有的,不是外面來的。如果我們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與覺正淨相應,就得讚歎,為什麼?這是正知、正見、正語、正行,當然應當要讚歎。
無量壽經(第4集) 1989/4
對於好人、好事我們讚歎,它跟儒家的道理一樣,「隱惡揚善」,人家做的好事情我們讚歎,他做的壞事情不說、不讚歎,不像禮敬。禮,不管是善人、惡人,我統統要以禮貌,都要以真誠心,對他表示恭敬,因為他都有佛性。讚歎就有分寸了,要看他這個言行善不善,言行符不符合真如本性,這個是有分寸、有標準的,跟前面用這個字不一樣,意思就不相同。
如何實踐彌陀大願(第3集) 1989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