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暗室,一燈即明-第773集

  法語:

  凡夫罪業深重,可不可能在這一生當中獲得大成就?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能夠覺悟,能夠回頭。從哪裡回頭?常常想一切眾生,不為自己,念念只為社會、為眾生。造罪業是一時迷惑所造的,一覺悟,罪業就消了,所謂「千年暗室,一燈即明」。不要老想自己的罪業,把念頭轉過來,想佛、想菩薩。

  

  節錄:

  我們是凡夫,還有同修說我們自己的罪業深重,可不可能在這一生當中獲得大成就?佛給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,再重的罪業都不怕,只要你能夠覺悟,只要你能夠回頭,所謂「回頭是岸」。佛在經上講,五逆十惡的罪,回頭都行,都能成就。五逆是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這樣重的罪,都能夠回頭,都能夠在一生當中獲得最殊勝的成就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這些事情有許多同學疑惑,造這麼重的罪,他怎麼可能成就?他不知道造罪業是一時迷惑所造的,一覺悟之後,這個罪業就消了。佛在經上做了個比喻,把罪業比作黑暗,把覺悟比作光明,「千年暗室」,比喻這個房間從來沒有光線,一千年了,這就是你造罪業很久了很深,可是點一盞燈,黑暗就照沒有了。佛法貴的是智慧、是覺悟,不要老想自己造罪業,為什麼?你想一遍,就又造一次。佛教給我們把念頭轉過來,想佛、想菩薩,這是一個大轉變,這就叫回頭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從哪裡回頭?從迷回頭,去想覺悟。諸佛菩薩是究竟圓滿覺悟的人,我們常常想他,常常向他學習,就沒錯了。常常想自己是錯誤的,常常想一切眾生,就是覺悟了。諸位同修要冷靜的去思惟、去觀察,把這個道理事實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敢放心大膽去做了。不為自己,只為社會、為眾生,決定有好處,好處太多了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為自己,再富有,你都要操心,你在生活方面,樣樣都要自己照顧自己。出去旅行,自己還要去買飛機票,還要去訂旅館,你不能不操心。我們如果轉過來,我們念念為社會,念念為眾生,你出去旅行,你什麼都不必問,一切有別人給你照顧到了,一點都不要操心,你說這個多自在?轉變就在這個地方轉。「我為人人,人人為我」,這天經地義,真實的道理。世間人常講「真理」,什麼是真理?這就是真理。學佛無非就是做個轉變而已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轉惡為善,轉迷成悟,轉凡成聖,這是佛在經上說的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這個理,可以說不難懂,但是事情可沒那麼容易。也有同修來告訴我:我念佛的時候也不錯,讀經的時候這境界也很好,可是一碰到事,煩惱又起來了,怎麼辦?煩惱起來就是迷惑,就是你迷情又起來。因此,我們就明白了,覺的功夫是在什麼時候你是真正覺悟呢?是在遇到事的時候,換句話說,處事待人接物,你心清淨,不被外境所轉,這就是你真正覺悟了。你還會被外境轉,被外境所動,你雖然念佛,一天念得再多,那你還是不覺。所以這個覺要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考驗,去考驗你是不是真的覺悟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00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經不可不讀,不能不聽。要多聽,要常聽,決定不能間斷。每天聽,聽上個三年、五年,你就會覺悟了,在佛家講「開悟」,你就會開悟,你就會明白了。有疑惑,疑惑存疑,也不必去問,繼續不斷的去聽,總有一天聽到你那個疑惑解開了,那就叫悟處。所以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。疑惑不必求著去問人,人家給你說明,你還是沒有開悟;不但沒有開悟,障礙了你開悟,把你的悟門堵塞了。要你自己明瞭,自己覺悟,那是你自己的東西,別人給你講了、聽了,聽了是似懂非懂。是不是真懂?沒有真懂,轉眼又迷惑了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,為什麼四十九年天天講經,他道理在此地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千遍萬遍叮嚀囑咐,要我們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這一句話你們在經上,哪一部經典都有十幾句、幾十句,給我們印象最深。受持,佛講的我們要接受,要去照做,依教奉行叫受持。受持還要天天讀誦,為什麼?不天天讀誦,不天天聽經,這個受持會退轉。還要為人演說,為人演說是化他;演是表演,做出樣子給人看;說是為人解說,全身說法,這真正叫利益眾生。我們只會講,不會做,不行。要做到,自己才有真正的受用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4/13

  

  我們平常念佛就是培養覺性,我們常常在迷、不覺,薰習始覺的氣分,臨事你就不迷了,這就管用。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要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意思,「阿彌陀佛」是梵語音譯的,翻成中文是「無量覺」。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就是念念覺而不迷,是這個意思,無量覺的意思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無論在什麼場所,無論是順逆境界,我統統要覺而不迷;覺而不迷,就是保持這個清淨心不動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00集) 1984/12

  

  我看得清楚、聽得清楚,樣樣都清楚明白,這是智慧;雖然樣樣清楚,心裡頭如如不動,不動是什麼?不起貪瞋痴慢疑,不動這個。順境裡面不起貪愛的心,沒有這個念頭;逆境裡頭沒有瞋恚的心;心境平等,沒有貢高我慢的心;樣樣清楚,決定沒有疑惑的心。貪瞋痴慢疑邪見,心裡統統都沒有,這叫做如如不動,外面又清清楚楚,這時候這個心是真正叫覺悟了,這叫始覺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00集) 1984/12

  

  平常講:「一念相應一念佛」,也不曉得跟誰相應?是不是我們口裡念佛,心裡想佛,這大概相應了,其實那還不算真的相應。真的相應是與覺性相應,也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經題裡面講的覺正淨,你與這三個字相應了,就真念佛了。

  館長往生的啟示

  

  清淨,沒有執著;你有執著,你的心決定不清淨。平等,沒有分別;有分別,是絕對不平等。那覺?就沒有妄想。你看看這三個字,就是破我們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覺破妄想,平等破分別,清淨破執著,你能夠聲聲佛號跟清淨平等覺相應,這才叫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

  館長往生的啟示

  

  一轉一切轉,只要他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就轉了。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五欲六塵當中,何必還要再搞分別、執著?過去不明白這個道理,不曉得這個利害,所以胡作妄為。現在搞清楚了,搞明白了,你要作菩薩,作菩薩就是作個明白人,不再幹糊塗事了,這就是菩薩。菩薩跟一般人沒有兩樣,也穿衣、也吃飯,也照樣幹活,就是念頭不同;念頭不同,果報就不一樣,身心健康。

  館長往生的啟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