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苦本-第761集

  法語:

  「身為苦本」,身是工具,沒這個工具,一切罪業造不成,所以它確實是生老病死的根本,是眾苦之源。這身是業報身,要把身體放下,這個身就變成自在身,那就快樂了。

  

  節錄:

  「常當觀察此身為生老病死之本,眾苦之源,深自剋責,制其情欲。何以縱彼愛根,自增苦本。」這一條是教我們要常常反省,提起高度的警覺。「身」確實不是一個好東西,中國的老子就有這個覺悟,他說: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」。我最大的憂患是有個身體,他有這個覺悟。那個時代,佛法沒到中國來,他這個警覺心跟佛講的完全相同。「身為苦本」,造作一切罪業,身是工具,沒這個工具,一切罪業造不成,所以它確實是生老病死的根本,是眾苦之源。

  沙彌律要節錄(第16集) 1994/10

  

  我們的身從哪裡來的?業力變現的,所以叫業報身。真正證果佛菩薩的身叫報身,它不是業報,它是智慧。智慧能現身,現的身跟我們不一樣。我們這個身是酬業,善業享福,福報,見愛;惡業墮三途,還是見愛,出不了這個範圍。佛菩薩的法、報身,裡頭沒有見愛,圓滿的空慧,於性德完全相應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87集) 2012/12/25

  

  世間五欲六塵的欲望,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,這就是「情欲」兩個字所包括的。自己要限制自己,生活可以過得去就好了,不可以過分的貪圖享受。世間人追求享受,我們冷眼旁觀,實際上他付出的代價太多,真的是得不償失。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,這一生中修的福報,很快的享盡,享盡之後,不但來生沒福,這一生的晚年都沒福,這個我們看到太多了。

  沙彌律要節錄(第16集) 1994/10

  

  佛教我們「以苦為師」,吃飯不要吃飽,穿衣服不要穿暖,睡覺不要睡得太安穩,時時刻刻警覺自己,提高警覺心。樣樣都很舒服,這就產生貪愛。貪圖一切的享受,貪圖名聞利養,他的結果確實是『自增苦本』,一點都沒錯。自己以為是在享樂、是在享受,不曉得這是苦上加苦。他當時的享受是在麻醉,麻醉完之後,那個痛苦不堪設想。

  沙彌律要節錄(第16集) 1994/10

  

  有身而不受苦,那是高明,不是普通人,是什麼樣的人?懂得駕馭這個身、控制這個身、利用這個身的人,他有身他不苦。我們不懂得,我們把這個身當作自己,頭一個觀念就錯了,所以這個身帶給我們無量無邊的苦楚。幾個人能覺悟,身不是我?能覺悟到這一點,他的苦至少可以離開百分之八十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23集) 2001/6/16

  

  佛在一切經論裡頭,第一個教學目的就是這個,教我們認識自己,身不是我。不是我是什麼?是我所,就像這衣服一樣,我所有的,它不是我,衣服穿壞了、穿髒了,很容易的脫掉,換一件新的。所以覺悟的人,人到死的時候,知道什麼?這個機器用壞、用老了,不太管用了,捨掉換一個新的,所以捨身受身就像脫舊衣服換新衣服一樣,一點痛苦都沒有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23集) 2001/6/16

  

  唯有執著身是自己,他才有生苦,他才有老苦、有病苦、有死苦,生老病死他不能避免;覺悟的人,沒有生老病死苦,我們要很細心去思惟、去觀察,才能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。駕馭這個身的人,那才是自己。就好像現在人開車,那個汽車就好像是我們的身,那不是自己,自己是什麼?在裡頭開車的那個人是自己,車開壞了,可以報廢,再去換一個新車,開車的人不會跟那個車一樣壞掉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「我」不生不滅,永恆存在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23集) 2001/6/16

  

  我們今天做事情為什麼覺得很苦?因為你還執著這個身,我做這麼多事情我很累,妄念在作祟。境隨心轉,你有這個念頭,身體確實就感覺到累,勞累了,就覺得不舒服,因為你還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。菩薩,我們要是真正了解了,菩薩是忙得不亦樂乎,他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有緣眾生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
  

  菩薩明白,菩薩見到事實真相,所以菩薩再不會為自己,自己沒事,才真正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苦難眾生服務。雖然為苦難眾生服務,他沒有辛苦,為什麼沒有辛苦?他把我丟掉了,他不再執著我、不再計較我。沒有我,誰受辛苦?覓受辛苦了不可得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
  

  如果我們發大願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發大菩提心、發大願,這個願力超過業力,我們過去這個業力不起作用。為什麼?業力已經不能支配這個身體,不能支配我們這個受用,受用就是果報,業力已經不能支配;換成願力在支配,換成願力在主宰,那就跟乘願再來完全沒有兩樣。不必換一個身體,就這個身體換個念頭;實在講身體也換了,不知不覺的換了。聰明人應該要懂得這個道理,要真正去幹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60集) 1995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