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不忍則亂大謀-第748集
法語:
別人毀謗、侮辱、冤枉我們,不要去計較、申冤。想到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什麼都化解了。真的成就自己忍辱波羅蜜,能忍後才有定,清淨心才會現前。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什麼大謀?天天想的是求戒定慧,結果心一亂,把戒定慧全破掉,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。
節錄:
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,要修忍辱波羅蜜,不要去計較;冤枉我,也不要去申冤,沒有意思。想到《金剛經》上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什麼都化解了。真的成就自己忍辱波羅蜜,提升自己的忍辱波羅蜜,能忍以後才有定,你的清淨心才會現前。諺語有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亂什麼大謀?你心一亂,定沒有了,慧沒有了,你說是不是大事情?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31集) 2006/3/26
天天想的是求戒定慧,結果自己把戒定慧全破掉。一發脾氣,一不高興,一使性子,戒定慧全沒有了,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,不能不知道。什麼都能忍受,什麼都無所謂,始終保持心平氣和,首先的好處是對身體健康,這有大利益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31集) 2006/3/26
我們身體每個細胞、每個器官都是一個獨立的單位,物質。每個細胞都有見聞覺知,我們的頭髮、汗毛,每根毛髮也有見聞覺知。所以我們的心善,沒有一樣不善,心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好東西。佛法不在外,在內,所以稱為內學,「五明」裡頭稱為內明,經典稱為內典,不是叫你從外學的,就是從念頭上把它轉變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31集) 2006/3/26
回過頭來我們自己想想,我們遇到外面環境的侮辱,我們能不能忍?我們有多大的耐心?也有人說忍辱是有限度的,對!那個限度是什麼?就是他成就的大小。佛菩薩的忍辱是沒有限度的,所以他的成就就太偉大了,沒有人能夠跟他比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法的成就跟忍辱能成正比例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就歡喜學習,不能忍也得要忍。能修這個因,這是善因,善果自然在後面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01集) 2000/10/7
別人惡言惡語罵詈,在你面前稱「罵」,背後罵人叫「詈」;或者是侮辱、毀謗對自己,或者是人家在我們面前,或者在背後,毀謗侮辱我們的父母、兄弟、親屬,乃至於我們的老師、同學,這種種毀謗要能忍,不生瞋恚,決定不會起報復的念頭。人為的毀謗甚至於陷害,這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,我們要想成就,不忍辱不行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01集) 2000/10/7
小不忍則亂大謀,小不忍就結怨,怨結起來愈結愈深,這何必?佛既然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記住這句話,你就不會計較、不會爭論,受什麼樣的委屈無所謂。縱然要我的命我也歡喜,為什麼?給你,我到極樂世界去了。你送我往生,我感恩,我怎麼會怪你?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79集) 2014/1/11
什麼樣的傷害,像忍辱仙人被人冤枉,凌遲處死,一點怨恨都沒有,所以他提前成佛了。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,沒有成佛在作菩薩的時候,修忍辱波羅蜜。由此可知,人家來罵我,侮辱我、羞辱我,找我麻煩,是不是好事?好事。為什麼?在這個地方修忍辱波羅蜜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47集) 2014/5/6
過去我遇到不少同修來找我,問我忍辱怎麼個修法?我教他一個方法,你們家裡不是供著有佛像,天天做早晚課不是拜佛嗎?你想想你這一生當中最恨的那個人,最討厭的那個人,給他供個長生牌位在佛像旁邊,你天天拜他。希望把最恨的把他慢慢變成最尊敬的,你的忍辱度就修得差不多了。
有人照我這個話去做,拜了一段時期,他來告訴我:法師不行,我看到那個人還會生氣。我就告訴他,你的功夫不夠,再拜,一定要拜到見到那個人的時候不生氣,而且生尊敬心,你的忍辱有成就了,對你就有很大的好處,真正消除業障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4集) 1996/4
冤家宜解不宜結,一定要知道,別人跟我結怨不是沒有原因的,過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,這一世一定要化解。他恨我、他毀謗我、他陷害我、甚至他殺我,都沒有怨恨心,不跟他結怨。要原諒他不要去計較,來生就變成好朋友,不會變成冤家對頭,這才叫有智慧,這樣才能夠轉業報。小不忍則亂大謀,別人對你一點不好,你馬上給他顏色看,報復,人家記恨在心,這個事麻煩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66集) 2014/6/23
大家轉不過來,我一個人轉過來了,一樣。你一個人感覺到你的環境是幸福的、是美好的,眾人感覺到這個環境是很惡劣的、是不能忍受的。統統是心念在轉,你要不懂這個道理,你永遠沒有辦法解釋。這就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生是什麼?生起變化,這一切法變善還是變惡,都是從心想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31集) 2006/3/26
一個人心裡能忍,他的心是淨的,他心不亂,無論是順境、逆境,心地是清淨,心地清淨就生智慧,就能夠把一切境界應付得恰到好處。一不能忍,心就亂了,心一亂,意就迷失了,免不了要做錯事情,事情做錯後悔就來不及了!忍辱確實是培養我們寬宏大量。佛的心量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要想拓開我們的胸襟,就得從忍辱裡面下手,這是我們修學的最初方便,就是說要從這入門。
妙法蓮華經(第35集) 19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