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喜接受批評-第743集
法語:
任何人對我們的批評,都樂意接受,認真反省,有則改之無則加勉;縱然是誤會,我們還是感激。有良好的修學態度,這一生道業才能成就,生活才會美滿。人家說我們的過失,聽到就不高興,毛病、過失永遠改不過來,這是道業上的大障礙,如何能成就!世出世法成就之人,勇於改過,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。
節錄:
幾個人能夠說是歡喜聽聞逆耳的忠言?給他說好話,給他勸告的時候,他不高興,不能接受;喜歡聽一些奉承的話,喜歡聽一些恭維的話。只有真正修道人,真正是大聖大賢,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教。修行人缺少這樣的心態,修學這條道路障礙就多了,這條路他走不通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0集) 1999/6/7
自己的缺點,自己很不容易發現,所以世出世間法我們要想做得有成就、做得很圓滿,要不斷的改進,把我們的過失缺點改過來,我們就往上提升了。世間,說老實話只有兩種人沒有過失。第一種,諸佛如來沒有過失,他是真正功德圓滿;換句話說,等覺菩薩還有過失。何況我們凡夫?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向別人請教,請別人指導,真正虛心接受別人的指導教導,改正自己的缺點,你才會有進步。第二種人,自己以為自己沒有過失,絕不接受別人的批評,不接受別人的意見,這個沒法子了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34集) 1998
除這兩種人之外,哪個沒有過?所以我們自己要承認,自己的過失無量無邊。如果你沒有過失,你怎麼會落到今天還作生死凡夫?既然當生死凡夫,那過失就不能夠避免。有過不怕,古人常說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大善人就是知道改過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34集) 1998
知過必改,歡喜別人提供意見,他們的建議、批評,我們要認真反省,改過自新,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!世出世間真正成功的人,無一不是這樣修學。他縱然有成就,不願意聽別人的建議,固執自己的成見,他事業做得再大也不能長久。唯有尊重大眾的意見,他的事業才能長久,才永遠不敗。這道理,世出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,我們一定要記取。
地藏菩薩本願經(第23集) 1998/5
天天要發現自己的缺點,天天要改進過失,一天不改進就一天沒有進步。過失往往自己看不到,別人看到了。別人看到又不說,那怎麼辦?只好我們去請教。我們要歡喜聽過失,勇於改過,這是佛教給我們修行的原則,重要的原則,這叫懺悔法門,這叫精進法門。
地藏菩薩本願經(第23集) 1998/5
能夠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,不論他是善意、是惡意,毀謗也好、侮辱也好,甚至於陷害,在這裡頭學什麼?學清淨心、平等心,沒有怨恨,沒有瞋恚,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。要學到心平氣和,業障就懺除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73集) 2006/12/2
如果別人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心還有不平、還有怨恨,你要感激那個人,為什麼?要不是他對我這樣子,我心裡煩惱習氣,我還沒有發現,還有這麼多。幸虧他這種方式對待我,把我的煩惱習氣引發出來,我感激他,我要如何懺悔業障,這是聖人,這是賢人。如果受一點小小的委屈就很難過,要發脾氣,要報復,這是小人,這不是君子,你怎麼會能成就?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73集) 2006/12/2
中國諺語常講「量大福大」,你那個量太小,你哪來的福報?沒有福,哪來的智慧?古人所謂是「福至心靈」,人有大福,他智慧就現前。福跟慧常常有連帶關係,真正的福報裡面有智慧,肚量大,能包容,什麼都包得下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73集) 2006/12/2
要學包容,要學忍耐,要學在任何場合當中不發脾氣。發脾氣,我常說,你發脾氣罵對方,對方受害三分,自己受害七分,錯了!何況經教裡頭常常講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發脾氣對自己是最大的損失。現在醫學裡面講發脾氣消耗能量最大,為什麼能量這樣白白的耗掉?所以這是愚人,這不是聰明人,不是有智慧的人,一定要自愛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73集) 2006/12/2
要學接受別人的批評,勇於改過。別人縱然誤會我們,說錯了,不以為怪,不必去計較,不必去爭論,歡歡喜喜接受。我們自己的態度,所謂是「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」,統統歡喜接受。特別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一定要有這樣的胸懷,我們才能把工作做好,把服務做到圓圓滿滿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34集) 19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