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心純正,感得善緣-第739集

  法語:

  一般人一生不能成就,原因都可以說是遇緣不善,一切法因緣所生。而一個好的緣分,真的是可遇不可求,好的緣分會不會遇到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?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問題在我們自己發心,如果發心純正,諸佛菩薩一定會來給我們做增上緣,會來幫助我們。

  

  節錄:

  一般人一生不能成就,世出世法一事無成,或者是小有成就,終歸失敗,原因都可以說是遇緣不善,所以佛法說一切法因緣所生,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。而一個好的緣分,真的是可遇不可求,我們要問好的緣分,我們這一生當中會不會遇到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?佛說過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所以這個答案是肯定的。問題在我們自己發心,我們自己如果發心純正,諸佛菩薩一定會來給我們做增上緣,會來幫助我們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9

  

  這還是說明一個事實,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由此可知,權責還是操縱在我們自己手中,那就是我們希不希望作聖作賢,就是這一念。如果自己希望作聖作賢,作佛、作菩薩,這就是感;如果這個念頭生不起來,那就沒有感。沒有感,佛菩薩當然就沒有應,沒有應,你就遇不到這個機緣。如果你存的有這個心,有這個意念,這就有感;有感,佛菩薩一定有應。你這個念頭,你這個願望是真的,真實的,感應就快速;你這個願望很薄弱,若有若無,感應也很薄弱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9

  

 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自己一生有沒有成就,「端在發心」。真正要發心作菩薩,決定不能受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誘惑,你還會受這些東西誘惑,你的菩薩就做不成了。這個要靠自己,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我們才能夠獲得感應,才能夠得到助緣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9

  

  由此可知,要想外緣具足,先要具足內緣。內緣是什麼?發心、發願,你發的願、發的心要真誠,決定沒有為自己;如果為自己,你的心就不真、就不誠,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我們的心是為佛法、為眾生,沒有一絲毫私心在裡面,沒有一絲毫自己的欲望在裡面,這才能得感應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3集)

  

  由此可知,外緣不成熟,決定是我們自己還有一念私的念頭在裡頭,這個東西障礙。從前李炳老常常講比喻,好像一碗醍醐,上好的飲料,這裡面摻雜有一點點毒藥,全都變壞了。你發的大心大願那是醍醐,那一點點毒藥是什麼?自私的念頭,沒有能夠放下。摻雜著一點私念頭在裡頭,跟諸佛菩薩就沒有感應,道理在此地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3集)

  

  所以你要真幹,真幹佛菩薩一定幫助你,一定照顧你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是往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所以他教我求佛,求佛怎麼個求法?求佛要從自己內心裡面去求,決定依教奉行。佛教我做的,我認真努力做,佛教我不可以做的,我決定遵守而不違犯;你就得到佛菩薩加持,你就得到佛菩薩照顧了。所以他老人家那個時候給我說,他說:你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你,你什麼都不要操心,一定要萬緣放下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80集) 2003/8/25

  

  我們遇不到真正善知識,怎麼辦?你以真誠的心、清淨的心,求佛菩薩、求感應,只要你肯求沒有不應的,有求必應。我想求個好老師,真的會遇到,遇不到,我們這個求願的心不夠懇切,我們的業障還在障礙著,業障沒有消除,這是很重要的。業障消除了,有求必應;有求不應,業障。所以,要懺悔業障,有求必應。我要求修學的環境,我要求希望有同參道友,希望常常有善友來協助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11集) 2005/7/21

  

  如何能叫生生世世都能夠遇到好緣?這樁事情總在菩提心,真正發菩提心就不會遇到惡緣。菩提心是個什麼心?全心全力為別人的心,這是真正菩提心。所以四弘誓願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發這個心,不會墮落。為什麼?佛菩薩加持你、護念你。諸佛護念你,龍天善神擁護你,你得到這個加持,所以你遇到的緣都是善緣,遇到的緣都是幫助你提升,不會幫助你墮落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104集) 2013/1/3

  

  自己發心就能感動諸佛菩薩護念,佛法中常說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句話流傳得很廣,許多人都能說得出,可是意思往往錯會了。有求必應到哪裡求?要向內求,求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相應,求我們的願跟佛的願相應,如果我們自己的心願解行都跟佛相應,就一定得到感應,所以感應道交。

  內求感應 1997/8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