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佛教誨,自求多福-第738集

  法語:

  我們要依靠佛的教誨,自求多福。真正的福報就是幫助一切眾生,認真努力修財、法、無畏布施。幫助眾生,人家肯接受,心生歡喜,這被歡喜污染了;反之,人家不接受,就生煩惱,這被煩惱污染了。布施若著相亦如是。應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心不受污染,才不會退轉。

  

  節錄:

  我們今天是在迷,迷惑的眾生,我們轉變唯一的依靠就是聖教。依靠聖教的指導,依靠聖教的方向,依靠聖教的目標,認真來做轉變,這就是所謂的超凡入聖,轉識成智,轉煩惱成菩提,轉生死成涅槃,正所謂是轉迷成悟,我們要做這個工作。與我們有緣的,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,希望他也能轉過來。他轉得過來很好,轉不過來也很好,為什麼?我們心地清淨,決定不著相,著相就生煩惱。他轉過來,你生歡喜心,他轉不過來,你生煩惱,你的心都被污染了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14

  

  我們為什麼會退轉?進得少,退得多,我們是念念都被污染了。我們教別人,人家肯接受、有進步,好歡喜,被歡喜污染了;我們教別人,他很難接受,他不能做到,甚至於所作所為與所教的完全相違背,生煩惱了,你被煩惱污染,污染就退轉。總是做不到,像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你能把這兩句做到,你就不會被污染,你就不會退轉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14

  

  佛教導我們的句句是真實語,我們要自求多福,不依靠佛的教誨,那你是妄想,你根本就不可能。真實的福報就是幫助一切眾生,真實的福報就是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真肯幹,認真努力的在幹,那個人就懂得自求多福,他的福報是真實的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14

  

  「如《金剛經》云: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」。哪一個人布施不著相?布施都著了相。有我行布施,著我相;我這個布施給哪一個人,著了他相;我布施了些什麼東西,全著相。著相布施是福德,如果應無所住而行布施,是功德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00集) 2014/1/25

  

  布施完了,心地乾乾淨淨,痕跡都不著。我們說個很簡單的話,大家容易懂,不放在心上,只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就麻煩,就著相。修布施的時候,正在布施的時候,布施完了之後,統統不著相,心地乾乾淨淨,這個事沒有妨害清淨心。著相,就妨害清淨心,心不清淨。所以佛說,叫著「須菩提」,「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」為什麼?「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」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00集) 2014/1/25

  

  為什麼?不住相是真心,真心沒有邊際,深廣無際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。你用這個心去修布施,布施的功德跟心一樣,不可稱量。你布施斤斤計較,樣樣執著,你所修的是福德,福德有限。隨著你的心量起感應道交,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心量要大!大就是什麼?不放在心上就大,放在心上就小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00集) 2014/1/25

  

  我們幫助人,心裡不可以有執著,不可以有得失,更不可以有貢高我慢,「我幫助人多少,我對人有恩」,你的心地就被染污了。一定要像《般若經》上所講的「三輪體空」,作而無作,我做了,心裡面一點痕跡都不留,跟沒做一樣,心地清淨,沒有被染污。如果心裡覺得我有做,你就已經有染污了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13集) 1993/6

  

  所以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,你心地永遠保持著清淨,才能夠到無疲倦故。這是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,自己修行以及盡心盡力幫助別人應當有的態度。一定要做到三輪體空,永遠保持著身心的清淨,不為外境所染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13集) 1993/6

  

  「無相無為。無縛無脫。無諸分別。遠離顛倒。」這四句是教化眾生,用現代的話來講,就是心態,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觸社會大眾,這個很重要。為什麼?有許多發心度眾生,沒多久就被眾生度跑掉,很多,自古以來都不少。那就是他沒有遵守佛這個教訓,能夠遵守這個教訓就不會了。與一切眾生形象上接觸,心理上沒有接觸,心地乾淨,沒有染污。這是佛,實在講就是《金剛經》上兩句話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

  

  要曉得『無相無為』,無相是不著相,無為而無所不為,無為就是現在話講不居功,不要認為我做了多少好事,念念不忘,就錯了;做了等於沒有做,你的心才清淨。我度了多少眾生,我布施多少,你天天念這個,你心就不乾淨,你是有為,你不是無為。這樣才乾淨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

  

  『無縛無脫』,縛是煩惱,用現在話講就是感情,不動感情。脫是解脫。既然沒有煩惱,哪裡還有解脫?煩惱的對面是解脫,煩惱沒有了,解脫也沒有了,這叫真自在。『無諸分別』,為什麼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分別它幹什麼?不要分別、不要執著。『遠離顛倒』,顛倒就是妄想執著,這個東西統統都是修學的障礙,我們要把它離開。你常常記住這個,你遊化在世間就不會生煩惱,你就會得真正的自在,真正幫助人而自己不會受害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