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理如法去做,自然就有感應-第736集

  法語:

  佛家的發願與儒家的立志有什麼不同?志是有求,落在情識裡;願沒有希求,純粹是智慧。只要我們如理如法去做,諸佛如來自然護念,這就是感應道交。如果我們帶著有求的心,就造成障礙,沒有感應。果然與佛同心同願、同德同行,一切如來怎麼會不加持?

  

  節錄:

  佛家常講發願,為什麼?不像儒家所講的立志。發願跟立志有什麼兩樣?志裡頭有求,落在情識裡頭,真的是有希求。願裡面沒有希求,這不一樣。換句話說,立志這裡頭帶的有感情,發願這裡面純粹是智慧,沒有情識。只要我們如理如法去做,諸佛如來自然護念,這就求感應;無求之求,諸佛菩薩無應之應,不但佛菩薩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8

  

  如果我們帶著有求的心,給諸位說,沒有感應;跟佛菩薩只要是有求的心,心是情識,就造成障礙,我們跟佛菩薩的電路就受阻礙,就斷掉了。所以我們有願,沒有希求的心,只是如理如法、努力認真去做。一定是斷煩惱、斷習氣,開智慧;幫助別人也是這個目的,手段方法那要隨機應變,機緣不同,方式就不一樣,所謂是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8

  

  只要自己誠心誠意去做,自己障礙沒有了,眾生有沒有障礙?自己障礙沒有了,可是眾生有障礙,這個緣不成熟。不成熟的時候,自己應該怎麼做?養道,我們現在講自己進修,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等待機緣成熟,這就是眾生的機緣成熟,絲毫不能夠勉強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8

  

  我們能不能把度眾生的緣提前,提早一點?行!怎麼作法?自己認真努力修懺悔法,改過自新,這麼個求法,統統是向自己自性裡面去求。所以佛法稱為內學,跟世間一切法完全不一樣,世間人的法是心外有法,向心外求,佛法裡面求願是向自性裡面求,不向外求,求諸佛菩薩加持,也從自性當中求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8

  

  我們的心性,我們常講我們的心要像佛的心,我們的願要同佛的願,我們的行要如佛之行,這就是求,你看求沒有在外面。果然與佛同心同願、同德同行,一切如來他怎麼會不加持?接通了,電路完全通了,一點障礙都沒有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有一念私心,這個路就斷掉,感應就沒有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8

  

  「學佛大悲心。長時無退者。」這兩句是我們求佛菩薩、羅漢加持的條件。我們有什麼條件請人家加持,他真的就來加持?有些人求佛菩薩加持,求不到,結果是落得一場空。原因在哪裡?常言說得好「要如理如法」。理跟法就在這兩句,我們要有佛的悲心。一切心裡面特別講的是大慈悲心,慈悲是佛心。不但要發大悲心,要『長時無退者』,永遠不退轉的大慈悲心,就與佛菩薩、聖賢心心相應,這個時候有求才會有感應。

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(第1集) 1992/12

  

  懂得理論、懂得方法,我們的求合理合法那就有求必應。那理是什麼?給諸位說,理就是清淨心,法就是大乘佛法。我心地清淨,依照大乘佛法來求,沒有一樣沒有感應的,真正是有求必應。所以清淨心,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6集) 1990/4

  

  學佛了,第一個好處,你要把業報身轉變成願力身,如果不能在這個地方轉變過來,我們佛就叫白學了。轉成願力身就是乘願再來,我這業報身就報了了,而今而後,我這個身是願力來的,就跟釋迦牟尼佛乘大悲願力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3集) 1993/6

  

  大悲是對一切眾生,從前業報身念念為自己,事事都為自己,起心動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,為個人、為家庭,這是業報。從今之後我們明白了,我們起心動念念念為一切眾生,再不為自己,為眾生。念念為佛法,怎麼叫為佛法?我們了解,佛法是世間至善圓滿的教育,如何將佛教育在這個世間推廣,在這個世間發揚光大,使一切眾生都有機會接觸到佛教育,都有機緣接受佛教育、修學佛教育,這就是把業力轉變成願力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3集) 1993/6

  

  心要發大心,發大心要護持佛法,護持佛法的功德最大。怎麼護持?這一句佛號不間斷就是護持。心量大,想幫助苦難眾生,自己沒有這個福報,求佛力加持,佛菩薩就會給你安排,你只要依教奉行,如理如法,佛菩薩加持你,滿你的願望。

  發大誓願(第二回)(第5集) 2015/5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