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四正勤,積功累德-第731集
法語:
明瞭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應當積功累德。如何做?這就是「四正勤」的教導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斷惡修善一定要斷自己的煩惱習氣,修善決定要修戒定慧三學、菩薩六度、普賢十願,將三學、六度、十願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、生活行持,就是積功累德。
節錄:
來到這個世間,聰明人、有智慧的人要知道積功累德。為什麼?因為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所以要懂得積功累德。積功累德應該怎麼個作法?這就是「四正勤」的教導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斷惡一定要斷自己的煩惱習氣,修善決定要修戒定慧三學,要修菩薩六度,要修普賢十願;將三學、六度、十願,要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、生活行持,你就積功累德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「四正勤」,「正」是正當,「勤」就是勤奮,應該要去做的。四正勤實在講就是精進,為什麼不稱精進?這裡頭進步的意思多,精的意思比較少,所以還是用勤字來說。四正勤分兩個部分,一個是「斷惡」,一個是「修善」,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拿來檢點自己,這是真正的修行。
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第一個「斷惡」,「已生惡令斷」,我們反省自己的過失,思想行為不對的馬上要把它斷掉。「未生惡不生」,還沒有生的惡,曉得那是不對,不但我們不能去造作,連念頭都不要生,這叫「斷惡」,我們在道業上、品德上、學問上才會真正有成就。
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第二就是「生善」,「已生善令增長」,我們已經曉得是好事、是善事,於自、於人都是有利益的事情,我們要努力去做,「增長」是希望它更能增加。「未生善令生」,曉得有很多自利利他的好事,我們還沒有發心做,要趕快發心,努力的去做,這是正當的勤奮,正當的進步。
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佛講《十善業道經》都是講十善的果報,沒有說十惡的果報;蕅益大師把負面的也講出來了,十惡的果報他都說出來,我們一定要知道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善?什麼叫惡?善,決定是利益社會、利益眾生;惡,都是自私自利。所以自私自利是眾惡之根,是貪瞋痴的根本,要從這個地方拔除。
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339集) 2000/8/3
與三學相違背的是貪瞋痴,所以佛教導我們以戒學斷貪,以定學斷瞋,以慧學斷痴,轉貪瞋痴為戒定慧,這是斷惡修善。菩薩六度說得詳細一點,以布施斷慳貪,以持戒斷惡業,以忍辱斷瞋恚,以精進斷懈怠,以禪定斷散亂,以智慧斷愚痴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能遵守這六個原則,這個人就叫做菩薩。菩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一定與這個原則相應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普賢十願是菩薩圓滿的大行,佛在經上講得很好,菩薩不修普賢行,就不能夠圓成佛道。普賢行的核心是圓滿的心量,佛法中常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那是普賢菩薩的心量,以這個大心量修一切善法,皆是普賢行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在《華嚴經》上,將普賢無量的行門歸納為十個大綱,這是大家熟知的「普賢十大願王」,這十條是普賢菩薩行的總綱領。十個順序不可以顛倒,第一個是「禮敬」,這是行門的根本。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要知道恭敬。佛在經上說:「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。」對一切眾生,要以孝順父母的心孝順一切眾生,尊敬師長的心尊敬一切眾生,這個人就是普賢菩薩,這個人所修的就叫做普賢行,這是普賢行的核心,普賢行的根基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以這個為基礎,再修「稱讚」。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人「隱惡揚善」,這是修養自己的德行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為社會,為了社會的安全,為了社會的安定,希望大家都看到好的一面。醜陋的一面有,不可能沒有,為什麼?一切眾生煩惱習氣沒斷,當然有醜陋的一面。醜陋的一面不必去提它,美好的一面我們盡力的去宣揚,讓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到,應該斷惡修善。你造作的惡,人家原諒你,你就生慚愧心,一句話不提;你造作一點善,別人表揚你、稱讚你。鼓勵你修善,讓人生起慚愧心,這個用心很善,用心很好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再「廣修供養」。一切眾生無論在物質、精神方面有缺乏,生活過得很辛苦,我們如果有能力,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,主動的去幫助他,不必等他來求,這是布施供養。在菩薩叫布施,普賢叫供養,為什麼?普賢菩薩看一切眾生是「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」,所以不能用布施,用供養,尊敬到極處。說到自己修行是「懺除業障」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
這個綱領裡面,任何一條綱領都包括圓滿的行門,條條如是,互相含攝。這個樣子念佛,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?這樣念佛,哪有不往生之理?所以佛勸導我們,教給我們這些原理原則,我們必須在生活當中掌握到,才能真正成就自己,不辜負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。
早餐開示 1998/11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