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-第727集
法語:
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」,有意無意得罪惡人,會招來不如意的果報,修行路上魔障就多,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瞋恚、嫉妒、障礙。看到別人好、有成就,心裡就不高興,要想方法破壞、阻撓別人,殊不知那是成就別人的忍,成就別人的定慧,自己反而招來不如意。縱然人家不報復,也會得到報應。
節錄:
修行最重要的樞紐就是定,定就是清淨心,一切順逆境界,好的環境、惡的環境,善人、惡人,那都是修什麼?都是修自己的清淨心。不為人事環境所干擾、所污染,那你的道業就清淨了。你有定就有慧,慧就是能夠辨別是非善惡,雖能夠辨別,決定不去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落在意識裡面去了。所以諸佛菩薩沒有怨恨人,縱然是惡人、惡事障道,佛菩薩也視之自然,不會起一念心。為什麼?希望惡人能夠早一天覺悟,惡人也有佛性,佛菩薩對他也很尊敬。
早餐開示 1995/5/9
有意無意得罪惡人,會招來不如意的果報,修行人在菩薩道上魔障就多,魔障在哪裡?就是你得罪的惡人惡事,他反彈過來的阻力就是魔障。你不得罪人,你的魔障就少;你得罪人多的話,你的魔障就多。所以《太上感應篇》講得很好,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」,你自己找的。
早餐開示 1995/5/9
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瞋恚,克服自己的嫉妒、障礙,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。看到別人好了,心裡就不高興了。看到別人有成就了,自己就很難過,要想方法破壞別人、阻撓別人,殊不知那是成就別人的忍,成就別人的定慧,自己招來的不如意。縱然人家不報復你,你也會得到報應。
早餐開示 1995/5/9
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,就是我們念頭在造業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言語也是在造業,而且造業最多的、最容易的是言語。所以孔夫子教學,他的四科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就是言語,可見得夫子把言語看得非常重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94集) 2011/02/21
古人有一句話說「病從口入」,許多的病毒都從飲食裡面招來的;「禍從口出」,我們說話不小心得罪人,自己是無心,可是聽者有意,他懷恨在心,等待機緣來報復,這是很慘痛的事情。古今中外都有,歷史上記載得很多,所以語言不能不謹慎,不能不小心。我們看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大成就的人,他們言語少,心地清淨,這是涵養的功夫。古人說一句話說,「言多必失」。言語多就是過失,過失裡面有許多不當的言論,不應該表達的,招惹禍害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94集) 2011/02/21
所以佛菩薩教我們,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,不能跟人結冤仇。可是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,有意無意都得罪人,得罪人就是跟人結冤仇。所以你自己這一生當中想做什麼事情,處處有障礙,那是什麼?怨家債主太多了,沒有人肯幫助你,只有人來障礙你,原因就在此地。這是過去生中造的,現在不懺悔,現在不改進,你的前途會愈走愈困難,對自己沒有好處。
學佛答問 2006/3/17
修行沒有別的,無非是把這些障礙清除掉而已,第一個障礙就是瞋恚心,這是最大的障礙。佛在大乘經上常講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這障礙都來了,都現前了,所以這個是要警覺到。環境,我們常講境緣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再不如意,都不能夠起瞋恚心,起瞋恚心障礙不了別人,實在是障礙自己,這個要知道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73集) 1990/4
其次『嫉妒』,嫉妒是瞋恨的一分,見到別人超過自己,心裡面就不痛快,這也是俱生煩惱,很少人沒有這個煩惱的。看到別人勝事,心裡頭不痛快,馬上就覺悟:我這個嫉妒心起來了。破壞了自己的清淨心,障礙了自己的覺正淨,這就叫魔障!煩惱起來心裡面很不痛快,自己在受折磨,受折磨就叫做魔。所以魔障在哪裡?這些東西叫做魔障。外境那個魔不可怕,可怕的是裡面的魔,所謂是煩惱魔、五陰魔,這個可怕。內要清淨,果然是「絕欲去憂」,外面魔再多、力量再大,對一個修行人是無可奈何,這個要知道的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73集) 1990/4
所以嫉妒心是很大的障礙,佛教給我們要修隨喜功德,隨喜就是破除嫉妒心的,忍辱是對治瞋恚的。隨喜的功德,與別人所做的勝事,就是殊勝的功德,是一樣大。把他所做殊勝的功德,變成我自己的功德,這是聰明人,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;而不是看到別人做功德,我們自己在造罪業。所以要學隨喜,見到別人的好事我們要讚歎,我們要盡心盡力把他的好事發揚光大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73集) 1990/4
善惡真的叫一念之差,果報吉凶禍福。一念善心,一個善行,你的前途一片光明,是吉是福;一個惡念,一點瞋恚,一念嫉妒,我們的前途是凶,是災害,是黑暗。所以問題,你會不會?這日常生活當中會不會修?可見得會的人,這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無往而不吉利。不會的人處處都是障難,時時都有災禍,苦不堪言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15集) 2002/12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