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勿自讚毀他-第714集
法語:
讚歎自己,貶低別人,自讚毀他是重戒。為什麼這麼重?著相。若貢高我慢、自以為是、自以為了不起,即使做再多的好事,都只是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而已,與了生死、出三界毫不相干。
節錄:
我們今天所選擇的持名念佛,我選擇這個法門,對於其他的法門尊重頂戴,不能輕慢,輕慢有罪過。有很多人認為我這個法門高,比你高,你不如我,這個話不可以說,只能說這個法門適合我修,我修這個法門比較容易。對不同的法門要尊重,你要是毀謗,那你就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毀謗三寶是阿鼻地獄的罪過,這不能不知道。毀謗別人就是貢高我慢,我慢心是生煩惱,不是生智慧。所以學佛一定學謙虛,菩薩六波羅蜜裡面教給我們持戒、忍辱,菩薩戒裡面,自讚毀他在《瑜伽戒本》裡面是重罪,自己讚歎自己,毀謗別人,重罪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17集) 2010/12/10
《金剛經》是個標準,著了四相,著了四相不是菩薩,增長貢高我慢,自以為不得了、自以為是,這人就完了。在做再多的好事,都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,與了生死出三界毫無干涉。所以這個一定要知道,我們學佛了,一心一意就是出三界,這是大前提、大方針。世間所有一切名聞利養、榮華富貴,都要徹底從心裡頭捨得乾乾淨淨,為佛法、為眾生,這與阿彌陀佛、與諸佛的本願相應。念念還有個我存在,那與魔相應,魔跟佛不一樣地方,魔念念為自己。
早餐開示 1995/1/29
我們學佛,不僅是修十善業,你修四諦也好,修十二因緣也好,修六度也好,修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都好,只要你著相,你就出不了三界,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懂得。不管修哪個法門,只要著相就是六道裡面的福報,出不了三界。為什麼?六道是執著變現出來的,我們常講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沒有把執著丟掉,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6集)
我們確實看到很多修行人修行得很好,分別執著沒有放下,所以他在修學生活當中,他的心不平,心有高下,我學得好,你不如我,他修得很好,我不如他,他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個果報都是在六道,三善道。如果嚴重的分別執著,修一切善法裡面還造惡業,為什麼?戒經裡面所講的自讚毀他;自以為修得不錯,很好,其他的是修邪道,輕慢別的修行人,這造罪業。這個罪業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看輕,很重,為什麼?他謗佛、謗法、謗僧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6集)
譬如我們修淨土,我們看到學禪的、學密的、學其他宗派的,如果以輕慢心毀謗他們,你們想想禪是佛講的,密也是佛說的,教也是佛傳的,豈不是謗佛、謗法、謗修那些法門的人?這個罪業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許多人不懂得事實真相,有意無意之間造作極重的罪業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6集)
為什麼要造這個罪業?為什麼不學佛菩薩?佛菩薩慈悲到極處,《華嚴經》上理講得透徹,方法講得精細,後面還帶表演。你看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修行人,每個人修行的法門不一樣,他們的態度自己謙虛,讚歎別人,沒有看到毀謗。每個人都說,我自己的根性不如那些善知識,我只能修學這個法門;不毀謗別人,學佛最低限度要學到這一點。不但對於佛家各宗各派決定不可以毀謗,只有讚歎,沒有毀謗,對其他的宗教亦復如是,我們也唯有讚歎,決定沒有毀謗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6集)
我們要學習的,就是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,自己標榜自己,讚歎自己,貶低別人,決定不可,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。我們念佛,我們這是正法,我這個法好,你那個不行,有意、無意都會說;從來不曉得讚歎別人,我這個好,你那個也很好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只要專修、專精都好,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65集) 1999/10/9
自己謙虛,讚歎別人,這個是對的,這個就是性德的流露。凡是自讚毀他,這一定是沒有覺,不覺悟,心不清淨、不平等,迷而不覺,才會自己讚歎自己,毀謗別人、瞧不起別人。為什麼?貪瞋痴慢,慢是煩惱,根本煩惱,這個東西他還有,他還存在,換句話說,妄想執著他沒有捨掉。
普賢行願品摘要(第2集) 1991/9
凡是自讚毀他,那個心就不能明,不覺,就不能見性。我們念佛人就不能得一心不亂,那個一心不亂是要一心去念的,還要分彼此、還要分高下,這種心怎麼能夠念到一心?所以諸位要曉得,念佛,在念的時候是一心,平常待人處世都要一心。我念佛的時候一心專念,待人則二心,處世則三心,這個不行,這念不到一心不亂的,這沒有用處的,這些都是不覺。
大乘起信論(第14集) 1981
自讚毀他在「瑜伽菩薩戒」裡面是列入重戒。這一條重要,為什麼重要?這一條是普賢行的基礎。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,普賢大士之德第一條就是禮敬諸佛。諸佛是誰?一切眾生,諸佛裡面講的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
我們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尊重心?如果你要是真想這一生往生,而且真想這一生上上品往生,你就非學不可。學什麼?一切眾生都是諸佛,一切眾生都是菩薩,凡夫只有我一個。如果還有一個人是凡夫,我就瞧不起他,我還有一個瞧不起的;凡夫只有我一個,這才能做到一切恭敬,這是普賢行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