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天下有這種人嗎?-第1109集

  佛教不是神教,佛教裡頭沒有上帝、沒有神,佛教裡講佛。佛是什麼?佛就是無量覺。無量覺可不可能?可能。現在一般世間人不承認,不可能,說這個宇宙之間什麼事情你都知道,這不可能的,大家不相信。

  為什麼不相信?他迷得太深,在佛法講他業障太重,他根本不知道。我們這麼多年來學習經教,懂得了,在理上我們肯定了,但是事上沒見到。換句話說,疑斷不了,我們有百分之九十九相信,還有一分懷疑,為什麼?沒見到。

  我要說明白,你就見到了,你為什麼沒見到?釋迦牟尼佛做到了。你想想釋迦牟尼佛,他十九歲出家,他是王子,放棄王位的繼承權,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,他出家修道去了,去做一個苦行僧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就過這樣的日子。

  這人頭腦有沒有問題?富貴生活、帝王身分都不要了,去當個乞丐,天下有這種人嗎?就有,他就表演給我們看。他現的身分,用現在的話說是知識分子,好學,多聞,十九歲出家之後就學習。

  印度在當時,這歷史上有記載,是世界上宗教之國,宗教很多,而且修行人都修得好;也是哲學之國,古印度的哲學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是登峰造極。他學了十二年,真學,真用功,所有宗教、學派全都學完,他覺得什麼?不能解決問題。

  他希望解決什麼問題?解決生老病死。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,他覺悟了,這苦,是真苦。他就想如何能夠把這個苦解決,讓一切眾生得到真正樂。所以佛教教學終極的目標,是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這是他教學目標。

  苦,究竟苦就是六道輪迴,必須脫離六道輪迴才真正離苦;沒有脫離六道輪迴,你這一生暫時脫離,來生還苦,你怎麼辦?樂要得究竟樂,叫永遠沒有苦了。究竟樂是哪裡?究竟樂佛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,你到那個地方得究竟樂。他就是為這個而來的。

  這是世間人解決不了的,世間所有宗教都解決不了的,他出來了,學了十二年,對這個問題不能解決,放棄了。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;三十歲,這學了十二年,三十歲不再學了,知道那個學都是不究竟,不能真正解決問題,能解決一時,不能解決永久,所以他放棄了,這個放棄叫放下所知障。

  佛給我們講障礙有兩大類:一個是煩惱,一個是所知,所知就是知識,這個東西也不行,出不了六道輪迴,知識不能出六道輪迴,放棄了。這兩種障礙都沒有就容易了,就是這兩種障礙,障礙我們的自性,你沒有辦法明心見性,這兩樣障礙放下,自性就現前,自性現前就是覺。

  所以古聖先賢教給我們教學的理念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教學的方法是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著重自見,自己開悟,不是老師教的,自己開悟。所以古時候念書,老師不講的,只叫你念,督促你念。

  念幹什麼?念是修定,因為你念經、讀書就不會胡思亂想,把你的妄想念掉,把你的雜念念掉,這就成功了。所以,這個念書是一種手段,驅除妄想雜念的手段,它用意在此地。絕不是記問之學。念的遍數多了,都能背誦,那是附帶的(副作用),不是主要的,主要是叫他得定,佛經的術語叫三昧,叫你得三昧。

  得定久了,不定什麼時候一下開悟就自見了。自見之後,開悟之後,學生講給老師聽。你就悟了、明白了,你講給老師聽,老師給你印證,沒錯,你就畢業了。你想惠能大師在中國,成就也高。

 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那麼多經,沒有一句講錯,沒有一個字講錯,他本事從哪來的?自見,給我們做證明。怎麼自見?就是一門深入,讀書千遍,你就念下去,不要問意思,沒有意思,沒有意思就有無量義,有意思就一個意思,不會有第二個意思。

  佛用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,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所以儒釋道三家都講求悟性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181集) 2015/2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