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心持名,六度圓滿-第708集‘’

  法語:

  一心持名裡決定沒有一個妄念,沒有一絲毫牽掛,布施波羅蜜就圓滿。一心持名,三業自然清淨,就是持戒波羅蜜。一心持名,決定不會與人家相爭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是忍辱波羅蜜。念念相續,是精進波羅蜜。所以講專持名號,六度萬行圓圓滿滿包攝在其中。

  

  節錄:

  自古以來,祖師大德教我們修福,修福報不要享福,留到臨終福報現前,心不顛倒,就可以選擇極樂世界安安穩穩往生了。現在在這個世間咬緊牙根吃點苦頭,算不了什麼,生生世世都是這些因素誤了自家的大事,這一生覺悟了,應該要回頭!所以要認真的修福,不要享福。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,要把一切眾緣放下,萬緣自捨,除非你不一心,一心當然就捨掉了。心裡有牽掛,就不是一心持名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4集) 1984/12

  

  一心持名裡頭決定沒有一個妄念,沒有一絲毫牽掛,你這個布施波羅蜜就圓滿,就是修布施心。一心持名,三業自然清淨,那就是持戒波羅蜜。一心持名,你決定不會與人家相爭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那就是忍辱波羅蜜。念念相續,就是精進波羅蜜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4集) 1984/12

  

  『專乎持也,統百行以無遺』,這一句是說:演「以一心持名,萬緣自捨,即布施行。一心持名,三業自淨,即持戒行等。」這個地方六波羅蜜只舉兩條,這一句阿彌陀佛,六度萬行圓圓滿滿包攝在其中,所以講專持名號,「百行」就是我們常講六度萬行,全都統攝在其中。可是諸位要特別注意「專」字與「持」字。專就是專一,就是一心持名;持就是念念不忘,就是不能間斷,這就叫功夫。真正決心想往生,把這個身心世界要放下,要放得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念念就想生西方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4集) 1984/12

  

  「而今一心念佛。」『一心念佛』,就是這個法門,念佛要記住是一心,關鍵在一心。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,他不是用一心,而是用散心、亂心、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心來念佛,這個不得力,這一生不能成就。怎麼不能成就?伏不住煩惱。你縱然不能斷煩惱,你要能伏得住!散亂心、妄想心伏不住煩惱,一心就能伏住煩惱。所以,這一點重要。一心就是沒有第二個念頭,這才叫一心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萬緣自捨,即布施波羅密。」一定捨,你不捨就不能一心。一心,六度萬行就圓滿了。你不捨萬緣,一會兒想東,一會兒想西,你怎麼會得一心?一心就是無二念。不但世間五欲六塵你放下了,佛法也不貪圖,也放下了,這就是布施究竟圓滿了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『布施』就是捨,捨什麼?捨妄念,捨分別,捨執著,捨貪瞋痴。他心清淨了,沒有一樁事情牽掛著,這才叫一心念佛。你還想這個想那個,你是二心、三心,伏煩惱很難很難,伏不住,一定要一心念佛。所以念佛人沒有不能捨棄一切境緣的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統統要放下,這是一心,所以布施波羅密圓滿了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一心念佛,諸惡自止,即持戒波羅密。」念佛人要不要持戒?念佛人持戒圓滿了,再去找那些戒律來的時候,把你圓滿的戒律破掉了,結果你持什麼?持一個不圓滿的破戒。一切戒條裡頭,你只能持個一條兩條,掛一漏萬,你就不曉得這一心當中戒律是圓滿的。

  「戒」是什麼意思?防非止惡。一部律藏的精神就是兩句話: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你一心念佛,諸惡自然是止,自然不做了。一面念佛一面還想著壞事,那就不是一心。一心無二念,不但惡念沒有,善念也沒有。惡念沒有,小乘戒律圓滿了;善念也沒有,菩薩戒律圓滿了,這就是持戒波羅密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這樣說來,我們念佛人還要不要持戒?真念佛的人,戒定慧統統在其中,不要再找麻煩了。蓮池大師他老人家一天十萬聲佛號,其他的什麼也沒有。蓮池大師不念經也不念咒,一天就是十萬聲阿彌陀佛,他老人家念四個字,行住坐臥都是佛號,他也沒有早課、晚課,這叫一心念佛。我們看他什麼都沒有修,他樣樣圓滿,樣樣具足。這是值得我們深思,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一心念佛,心自柔軟,即忍辱波羅密。」如果還有事情不能忍的,我們心沒有一。心要是到一,「忍」這個字的念頭沒有了,還要忍嗎?沒有了。還要忍,心還沒有清淨,還沒有到一。六祖說:本來無一物。你還有「忍」這一物,可見得你的心還沒清淨,還沒到一。到了一,忍也沒有了,不要說辱了,連忍都找不到,忍辱就圓滿了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一心念佛,永不退墮,即精進波羅密。」祖師大德們一天十萬聲佛號,綿綿密密不間斷,這就是『精進』。不但我們初學要努力,就是到了等覺菩薩,佛號還是不中斷。《楞嚴經》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裡面所說的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大勢至在楞嚴會上,他的身分是別教初地、圓教初住,是這樣的身分;在西方極樂世界,他是等覺菩薩的身分。他理通不通?理早就圓滿了,事怎麼樣?事沒有間斷,佛號從來沒間斷過,這就叫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這是精進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一心念佛,餘想不生,即禪定波羅密。」『禪』翻成中國意思是靜慮。靜就是沒有妄念,慮也不是無念,非有念非無念,非有念是沒有一切妄念,非無念是有一念,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。所以它比禪圓滿,比禪殊勝,這一點諸位能想像得到,比禪容易!它只是一句佛號,不需要用參究的功夫在裡頭,這就是『禪定』,與禪家所修的沒有兩樣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一心念佛,正念分明,即般若波羅密。」『般若』是智慧,智慧就是覺。念佛人心清淨,一心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,沒有一樣不明瞭,沒有一樣不通達,這個明達就是『正念』。雖然明瞭,雖然通達,在一切境界當中決不起分別,決沒有執著、沒有妄想,這叫做正念。如果起分別、起執著、打妄想,那就是邪見,邪思邪見,不叫正見。所以一心念佛的人,他不迷惑,他不是什麼都不知道,他樣樣都曉得!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54集) 1984/12

  

  「蓮池大師云:一句彌陀,該羅八教,圓攝五宗。」這兩句話就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門,統統包括盡了。「只貴信得及,守得穩,直下念去,誓無改變,決定得生。一得往生,永無退轉,種種法門,咸得現前。」換句話說,就是古人所講的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見到阿彌陀佛,世出世間法一切諸法圓滿通達,一切都成就。

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(第3集) 1992/9

  

  「又云:真能念佛,放下身心世界,即大布施。不復起貪瞋痴,即大持戒。不計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。不間斷、不夾雜,即大精進。不復妄想馳逐,即大禪定。不為他歧所惑,即大智慧。」菩薩所修的六波羅密,一句阿彌陀佛,圓圓滿滿都包括了。所以念佛人是真修行人,念佛人是大修行人,念佛人是一切諸佛讚歎的第一弟子。願與我同學共勉之。

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(第3集) 1992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