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謙」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-第701集

  法語:

  「善事陰功,皆由心造。」修善不一定需要錢財,謙虛就是善、就是德,善惡、禍福在一念之間。謙能保持善果,不但能保持自己的功德不失去,而且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謙卑與法性相應,法性是常住不變,與法性相應是真修;驕慢與無明、虛妄相應,與無明相應是假修。

  

  節錄:

  一切眾生是自己,這就是法身薰習。所以佛菩薩教導我們,念念為一切眾生著想,在一切法事裡面,甚至於讀經、念佛,末後我們做迴向,迴向是什麼?迴向就是以法身薰集。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國土」,佛國土是一切諸佛剎土。我所修積的功德,為誰修積的?為莊嚴一切諸佛剎土,莊嚴一切諸佛剎土是莊嚴法身。我們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,為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,這就是法身薰習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8集) 1998/12

  

  法身薰習怎麼會不證法身、不成佛果?無明薰習就很糟糕,決定逃不出六道輪迴,法身薰習決定超越十法界。你才知道轉這個念頭是多麼重要,這個念頭一轉就超凡入聖。雖然超凡入聖,自己跟眾生相處決定是低姿勢,決定是謙虛卑下,才能與法身相應;如果是高姿態,就與煩惱相應,與無明相應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8集) 1998/12

  

  諸位要曉得,謙虛卑下是與法身相應,法身能現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這是卑下到極處。法身清淨、法身平等,稍稍有一點高下之心就不平等。謙卑,不但能夠保持你自己的功德而不失,而且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怎麼成就的?謙卑是做給一切眾生看,是勸導他放棄驕慢心,不是用言教,用身教做出來給你看。你覺得驕慢,你覺得你很偉大,許多人稱讚你、歌頌你,殊不知謙卑的人比你更偉大?

  地藏經玄義(第8集) 1998/12

  

  你那種驕慢偉大,別人讚頌是一時的。謙卑,人家讚歎的時間永久,果報不一樣。什麼原因?一個與無明相應,與虛妄相應,他怎麼能持久?一個與法性相應,法性常住不變,所以他能恆久。與法性相應是真修,與無明相應是假修,這個我們不能不辨別清楚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8集) 1998/12

  

  世出世間的聖人,教我們要積陰德。什麼叫陰德?陰就是不讓人知道,我們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不要讓人知道,不要讓人讚歎,我們自己的姿勢愈低愈好。做再大的功德也等於沒有做一樣,自己對一切人謙恭卑下,這個好,我們自己積的功德能夠保全,保全將來果報就大了,就殊勝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9集) 1998/5/2

  

  實實在在講,我們無論是在世法佛法,學習過程當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貢高我慢,不知道謙虛,不知道尊敬別人,所以無論在學業、道業難得有長進。《周易》謙卦,是六十四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沒有凶,這一卦謙卦,「謙受益」,世出世法都不例外。

 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二五)(第5集) 2001/8/15

  

  我們修行想有個結果,這個結果不外乎三方面:第一個斷惡修善,第二個破迷開悟,第三個轉凡成聖,能不能成就都在「謙敬」。你能夠學會謙虛恭敬,你都能夠得到;你要不知道謙虛、不知道尊敬別人,無論你怎麼精進,你怎麼用功,你怎樣苦學,你都不能成就。什麼原因?業障障住你,這個業障就是傲慢,就是自尊自大、自以為是。

 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二五)(第5集) 2001/8/15

  

  不能有一點點傲慢的習氣,世間法都不許可,那佛法怎麼行?世法裡頭,孔子所說的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不足觀也」,你就完了,帶一絲毫驕慢、嫉妒那個念頭,你的功德完全毀掉,這不能不知道。你看哪一尊佛菩薩不謙虛?哪一尊佛菩薩有傲慢的習氣?沒有,一個都找不到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74集) 2010/10/24

  

  現在我們社會人好爭好勝,不肯讓別人,我們看諸佛如來那麼樣的謙虛,那麼樣的推讓,把所有功德都推讓給阿彌陀佛,讚歎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,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其實我們學經教學了很久,這個道理事實真相,我們都了解,佛佛平等,決定沒有高下,為什麼?他所證的是平等法,我們想到他能夠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這就平等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84集) 2011/4/23

  

  《金剛經》上說:佛度無量無邊眾生,末後說了一句,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」。什麼原因?眾生是自己覺悟,自己度自己,不是佛度他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佛只是給我們作增上緣而已。所以佛不度眾生,佛都度不了眾生,我們人哪裡能度眾生?沒這回事情,講不通的。眾生之得度是自己得度,自己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豁然大悟,他明白、他懂了,懂了之後,自己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德相又恢復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85集) 2000/4/22

  

  你們想想到底是誰度誰?如果說佛能度眾生,我們何必要修行?我們不全都得度了嗎?所以應當要知道事實真相,佛不度眾生。佛指引我們方向,指引我們一條道路,路是要自己去走的。你自己不肯走,佛是無能為力,不能幫助你。由此可知,佛的謙虛、恭敬是真實的。世出世間法都是從謙敬當中成就的,不謙虛,傲慢,沒有敬意,貪瞋痴慢全都起來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85集) 2000/4/22

  

  所以佛眼睛看這個世界,這世界是什麼?「夢幻泡影」。佛看時間,「如露亦如電」,電是閃電,剎那生滅。這兩句話是諸佛菩薩的宇宙觀。這一種觀察是正確的,一絲毫迷惑都沒有,所以他永遠保持清淨心,永遠保持著平等心,從清淨平等裡面生起大慈悲心;以種種不同善巧方便,幫助眾生覺悟,幫助眾生恢復自性,就如此而已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85集) 2000/4/22

  

  這就是佛家的事業,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,自己決定沒有名聞利養的念頭。諸位想想,如果有絲毫名聞利養的念頭,或者是求別人恭敬的念頭,他就有我執,他就是凡夫,就不是聖人。凡、聖就在這一念之差。凡夫有執著,凡夫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,聖人絕對沒有這個念頭,我們要細細去參究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85集) 2000/4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