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丘常帶三分病-第680集

  法語:

  佛雖不贊成修苦行,但是讚歎修苦行,對大迦葉的苦行,佛常常讚歎。佛常講「比丘常帶三分病」,三分病是指吃不飽、穿不暖,這就是以苦為師,物質生活上苦一點,對這個世間才能放下,才不至於留戀。要去作佛去,要到極樂世界去。

  

  節錄:

  學佛,佛告訴我們,安分守己最好還缺一點,還得有一點欠缺,為什麼?對這個世界減少貪愛。如果你的生活很豐富,你對這個世間起貪戀的心,不想離開,這個地方不錯,我過得很好。所以佛教比丘,「比丘常帶三分病」,為什麼?對這個身沒有留戀,對這個世界也沒有留戀,才容易出六道輪迴,這個要知道。佛不贊成我們修福,修福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佛贊成苦行,不贊成修福。你看,對大迦葉的苦行,佛常常讚歎,道理在此地,讓你對這個世間不想住,不留戀這個地方,要去作佛去,要到極樂世界去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69集) 2013/7/21

  

  怎麼樣把妄想降低、減少?根本的方法,在我們這一生要降低欲望,你的妄想自然就少了。欲望愈多,妄念的力量就強大,伏不住。真正明白、搞清楚了,知道這個世間苦,所以世尊入滅之前教導弟子,佛不在世了依靠誰?佛教誡大眾「以戒為師」,佛不在我們依靠戒律,戒律是佛制定的,遵守戒律如同佛在世一樣。還有一句話「以苦為師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9集) 2003/11/17

  

  苦就是苦行,要降低生活當中的物質享受、精神享受,把這個降到最低。讓你時時提高警覺,這個世界沒有樂。所以在中國佛教諺語有所謂「比丘常帶三分病」,這就是以苦為師。讓你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,這種人容易成就。如果在這個世間,生活過得很富裕,過得很好,把往生極樂世界這樁事情忘掉了,縱然有人提醒你,你也不在意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9集) 2003/11/17

  

  生活過得苦一點好,為什麼?常常有出離的心。這個世界太苦了,不會生留戀,你出離的念頭、意念很強。如果生活太富裕,過得太舒服,「這地方不錯嘛」!對於了生死的念頭就淡薄,你捨不得離開。以苦為師!古大德常常講「比丘常帶三分病」。睡眠,佛陀在世的時候只睡四個小時,睡眠不足;飲食一天只吃一餐,現在講是營養不足。樣樣都不許你足,以標準你欠缺三分,欠缺三分沒有大礙,你還有體力來學習,還有精神來修行。如果缺乏得太多,你就生病,那不行,什麼事都不能辦;身體雖然好,不是很好、不是太好。非常有道理!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772集) 2002/7/15

  

  佛雖不贊成修苦行,但是佛讚歎修苦行。為什麼?人能夠過清苦的生活,這個物欲的念頭就很淡薄,換句話說,斷煩惱容易。如果你在生活上貪圖享受,你就沒有能力克服五欲六塵,你的煩惱很難斷;煩惱不斷,你菩提心生不起來。這一點諸位同修要特別注意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9集) 1998/5/2

  

  佛法教學的終極目標,離苦得樂,佛為什麼倡導苦行?不是教我們離苦得樂嗎?為什麼佛要修苦行,為什麼讚歎修苦行?佛講的離苦得樂不是六道人天之樂,我們要搞清楚,佛講的離苦得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樂,是華藏世界的樂,不但不是六道,連十法界都不是。如果我們貪戀六道的樂,貪戀十法界的樂,你就永遠不能證得一真法界,那是真樂,那個樂不會退轉的,不會變質的。六道裡面的樂非常容易變質,叫「樂極生悲」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38集) 2001/3/29

  

  為什麼叫你常帶三分病?時時刻刻有警覺性,生活過得太富裕,警覺心沒有了,很容易隨順煩惱造作惡業,不容易出離。所以真正想出離,我們必須要下定決心,這一生當中,短短數十年寒暑不是很長,咬緊牙根,聽佛的話,過一點苦日子好,一定有好處。所以我們看到別人生活種種享受,沒有羨慕之心;縱然我們有能力也能享受,決定不幹,那絕不是好事情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17集) 1998/12

  

  縱然你自己有道行、有定功、有智慧,可以做到事事無礙,問你有沒有慈悲心?如果有慈悲,你就要給現在人、後世人做好樣子。什麼叫好樣子?對他有利益的樣子。有利益的樣子就是苦行的樣子,就是過一個平常生活的樣子,平常生活當中,如果能夠把水平降低,低到這個世間一般貧困人的水平,這個好!這是真正大慈大悲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17集) 1998/12

  

  不僅為自己,也為眾生著想。在家、出家多少修行人,看我們的樣子,看我們的行為;我們這些修行人,看祖師的樣子,看佛菩薩的樣子,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當年在世,一生當中都是守住「隨緣而不攀緣」,我們今天也要遵守。隨緣,緣殊勝,有的時候也找麻煩來,也變成障礙。所以一定要曉得福報太大了、太多了,給一切眾生去享,自己決定不可以享福。享福不迷是諸佛菩薩再來的,那個決定不是凡夫。但是諸佛菩薩在今天也會示現苦行,也不會示現去享福,這才是大慈大悲的示現。

  地藏經玄義(第17集) 1998/12

  

  一定要確定自己學佛的目的,我們學佛不求人天福報,何況人間的富貴。諸位要曉得,這些東西最容易迷惑人,如果你要不捨,你想能夠成就不容易。那是什麼樣人?諸佛如來化身示現的,行,他可以享受五欲六塵,而不染著五欲六塵,高明,行。如果我們享受五欲六塵,在五欲六塵裡面起了一念貪瞋的念頭,合自己意思,貪愛;不合自己意思,討厭,只要少少有那麼一個念頭,你是凡夫,你墮落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30集) 1998/10/17

  

  所以佛法雖然並不主張人一定要修苦行,可是釋迦牟尼佛非常讚歎苦行,道理在此地。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也是示現苦行,他為什麼不示現享受?因為大多數的眾生,絕大多數的眾生一享受就迷惑,一享受就造業,所以他做了個樣子,反其道而行之。讓大家看了之後有所領悟,真正放得下,放下就得大自在。不但世間法要放下,出世間法都不染著,你才能有成就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30集) 1998/10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