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-第663集
法語:
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,動一個善念、善言、善行,招來的是福報,動一個惡念招來的是惡報。我們想遠離災禍,那就要遠離煩惱習氣,遠離貪瞋痴慢疑,遠離七情五欲,禍就轉變成福。
節錄:
《太上感應篇》所說的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,你動一個善念,善言,善行,你招來的是福報,動一個惡念招來的是惡報。這就說明覺太重要了,真正覺悟的人不造業,所以他沒有果報。佛陀教育的宗旨就是教我們這一樁事情,教我們覺悟,教我們對於任何事物都能看清楚、看明白,沒有看錯,自自然然知道問題現前該怎樣處理,都是處理到恰到好處,這叫智慧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232集) 2012/3/7
在《壇經》裡面,六祖說「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」,這一句是總說,跟此地講的『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』是一個意思。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,心裡面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,小的果報叫吉凶,大的就稱為禍福。佛在經上說,「吉凶禍福,皆由心造」,又說罪福這兩樁事情,苦樂這兩種果報,都是身語意三業造作所招感的。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,如果明白這個道理,那才真正說得上自求多福;不明白這個道理,隨順自己的煩惱、妄想造作,決定招感的凶禍。
太上感應篇(第6集) 1999/5/24
佛在經上講,如果我們的妄想、念頭,隨著瞋恚,隨著嫉妒、邪淫,地獄的現象就會現前。地獄從哪來的,你要明瞭。要是隨順慳貪,貪而無厭,自己有的捨不得布施,這造的是餓鬼業,六道裡面鬼道境界就現前。如果隨順愚痴,什麼叫愚痴?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,沒有能力辨別邪正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,甚至於善惡、利害都顛倒,這是愚痴,愚痴是畜生的行業。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。
太上感應篇(第6集) 1999/5/24
所以吉凶禍福,「無門」就是沒有一定,沒有定法,都在人心一念之間。凡人只知道一念善惡,不曉得善惡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差別,這佛法給我們講得透徹、講得明瞭。我們的正報轉了,依報就隨著轉,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。你看看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華藏世界,毘盧遮那佛的生活環境。再看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生活環境,所謂香臺寶樹、清淨莊嚴,從哪裡來的?都是從真誠、慈悲、平等教化眾生所感召變現出來的。
太上感應篇(第6集) 1999/5/24
太平盛世,幸福美滿是善心善行的感召,動亂、災禍是不善心行的感召,都是自作自受,不可以怨天尤人。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尤其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,物隨心轉,這是佛法三千年前講得很多了。佛法講境隨心轉,外面的境界隨著我們心在轉,心善樣樣都善,心不善樣樣都不善。所以,我們要想恢復社會的秩序,化解我們居地的這些災難,只要從心上改就行了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善惡的標準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03集) 2012/4/20
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」,《易經》上講的。佛經講得更徹底,一切法從心想生,極樂世界是心想生的,天堂是心想生,地獄、餓鬼也是心想生,你想善就有善果,你想惡就有惡報,與別人毫不相干,完全是自作自受。這個道理我們懂,不但是道理,是事實真相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8集) 2014/4/11
所謂禍福相倚,福中有禍,禍中有福。禍福兩個字在中國文字上很相像,到底是福是禍完全在你自己。你自己用清淨心,禍變成福;你自己用妄想分別執著,福就變成禍,會變的。中國文字的妙就妙在這個地方。這兩個字時時刻刻在提醒你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,是福是禍由你自己,你用什麼心態去對它。用善心,全是福,禍就沒有了;用惡念,全是禍,福沒有了,這不就是相隨心轉嗎?境隨心轉,相由心生,把這個道理講透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15集) 2011/3/4
我們想遠離災禍,那你就遠離煩惱習氣,遠離貪瞋痴慢疑,遠離七情五欲,禍就轉變成福。這就是在大災難裡面你不會感受到災難,為什麼?你把境界轉過來了。你要不能轉,還是用貪瞋痴慢的這種心態來待人處世,福也變成禍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15集) 2011/3/4
物質環境是隨著念頭在轉變的,這個被科學證明了,我們的念頭善,沒有一樣不善。真正有修行的人心地純淨純善,他百病不生,為什麼?他是健康的,他身上所有的細胞、器官,沒有一個細胞是帶病毒的。凡是有帶病毒的,他的貪瞋痴慢疑沒斷掉,不乾淨。自己身心健康,這就是有福的人,中國人所說的「福人居福地」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468集) 2012/8/14
物質環境永遠是隨著念頭在轉的,所以念頭不能不善,身口意的造作不能不善。佛給我們定的標準,十善。身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,身的三善;口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,口善;意,這起心動念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叫十善。人能夠斷十惡、修十善,災難就能化解。自己的災難是疾病,外面的災難是我們居住的環境,生活環境,統統隨著念頭轉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468集) 2012/8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