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毫放不下,就是障礙-第649集
法語:
「布施波羅蜜」是修行最重要的一個課題。一切放下,應無所住,一切要捨,捨得乾乾淨淨。身心清淨才是法器,才有資格學佛。凡是對這個世間,無論哪一方面,還有絲毫的執著、留戀,還有絲毫放不下,就是障礙,這就不是真想往生。
節錄:
要戒定慧三學能修得好,你心不清淨,你怎麼修戒?沒有戒,哪來的定?沒有定,哪來的智慧?這樣你才能夠體會到,布施波羅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個課題。一切要捨,捨得乾乾淨淨,身心清淨,這才是法器,這才有資格開始修學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37集) 1990/4
凡夫為什麼成不了佛?對於這個世間有留戀。只要有一絲毫的留戀,你這一生修得再好,你也不能超越,這一點諸位同修總要記住,就是往生也不行。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你還說:佛,我還有東西捨不得。那還有什麼法子?阿彌陀佛不會勉強你的,你捨不得,好!那你就在這兒住。所以世出世間法要不是捨得乾乾淨淨,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。
大乘無量壽經(當生成就第一法門)(第4集) 1990/7
所以學佛的人,無論在家、出家,我吃得飽,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遮避風雨,足了!還要什麼?再不能要了,再有東西來,那叫什麼?魔來了。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,統統是魔。你看這個世間人喜不喜歡,愛的不得了!對佛菩薩他不愛,那個魔他真愛。那還能夠去得了嗎?所以這些東西來了之後,自己要有智慧、要有定力,絕不沾染,名利讓大家去享,自己不必要。
大乘無量壽經(當生成就第一法門)(第4集) 1990/7
自己要記住「苦行學道」,為什麼?因為自己常常修苦行,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。如果這個地方日子過得很舒服、很自在,他就不想走了。這個地方樣樣都不稱心,樣樣都不如意,還是早一點到極樂世界去,欣厭之心才能夠生得起來。所以苦行決定對於我們往生有幫助、有好處。
大乘無量壽經(當生成就第一法門)(第4集) 1990/7
所以諸位要記住,不但世間法要放下,佛法也要放下。《華嚴》好不好?好!《法華》好不好?好!你放不下,那去不了。佛法也得要放下,為什麼?貪心,我世間法不貪了,那貪《華嚴》、貪《法華》,你貪心還在,只不過是你那個貪換個對象而已。佛是教你把貪心斷掉,不是教你換對象。所以現在許多人他不懂,他實在貪心還是很重,換了對象,這個不能去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原因就在此地。他三毒煩惱伏不住,不要說斷,伏他也沒能力伏住,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警惕的。
大乘無量壽經(當生成就第一法門)(第4集) 1990/7
所以聰明人現在就要放下,愈早愈好。我們把這個念頭,貪心念頭沖淡,愈淡,到臨終時愈容易放下,所以這個預備的功夫不能不早做。古德常講「練兵千日,用在一朝」,我們用在往生上,就是臨終最後那一念,就用在那個時候,現在天天努力是在訓練、練兵,就希望在那一剎那當中我們勝利了,我們把無始劫的妄想習氣戰勝了。所以平時要勤苦的來修練,就為臨終那一剎那,這個要知道。所以一定要看破世界,不要對這個世界有一絲毫的留戀,一絲毫的貪染都要不得,心一定要清淨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6集) 1990/4
經論裡頭常講,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帶不去的要放下。放下,不是事不要了,那你就錯了;心裡面不要去牽掛它。放下你的憂慮跟牽掛,這要放下,不再為這個事情操心。帶得去的你要留意,帶得去的是什麼?善業、惡業。如果帶善業,來生三善道的果報;帶惡業去,來生是餓鬼、地獄、畜生。這個你要重視!念佛人一定要把這句佛號念好,帶的是淨業。你看這一句阿彌陀佛,三善道沒有,三惡道也沒有;不但六道裡頭沒有,十法界也沒有。這個業,果報在哪裡?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,如是因,如是果,絲毫不爽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93集) 2006/1/3
所以古德給我們講,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,一個也不會漏掉,就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想去。真正想去的人,他的思想、見解、行持就不一樣,跟從前一定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他會認真的一心一意去念佛,那就是正確。凡是對這個世間無論在哪一方面,還有一絲毫的執著,還有一絲毫的留戀,還有一絲毫放不下,這就是障礙,這就不是真想去。真想去的人是統統放下,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0集) 1990/4
在還沒有往生之前,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界,還與社會大眾在一塊生活,這個時候的態度決定是隨緣而不攀緣,為什麼?隨緣心行清淨,攀緣就不清淨。換句話說,無論是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順境、逆境,始終保持著淨行,這就是一個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0集) 199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