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樂,安分守己-第601集
法語:
貧無立錐之地,未必是苦難,不求是真富貴,有求就是貧窮。現在生活不難,若知足即快樂;外面境界無好醜,只是心中之一念,只要安分守己就行。
節錄:
佛菩薩、世間聖人都教給我們知足常樂,安分守己。分是什麼?過去生中修的。過去生中修的有福報,你就安心去享福,過去生中沒有,這一生貧賤,你也就能安於貧賤,老老實實度過這一生。就在自己生活這一生當中,如果真正能夠斷惡修善,你的生活環境一定能夠改善。《了凡四訓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?這是正法。
生活教育 1997/7
少欲知足,這個人一定很幸福,一定很快樂,他於人無爭、於世無求,生活所需要的實在不多。心地愈清淨,身體愈健康,真是少病少惱。很少生病;他很少煩惱,他怎麼會不快樂?中國古書裡面所記載的,五畝之地能養一家人,一家人的衣食就可以保住,能吃得飽,能穿得暖。安貧樂道!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「若欲脫諸苦惱,當觀知足。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。」這是佛在《遺教經》裡面教導弟子。釋迦牟尼佛的教學,他自己先做到。世間人在這個社會上,求高職位、求大財富,求五欲六塵之樂,他求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跟著生起來的就是貪瞋痴慢疑,根本煩惱。釋迦牟尼佛把這些東西全捨掉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他是王子出身,如果不出家,他做國王。十九歲捨棄王位,他出去參學,在參學的十二年當中,他真的少欲知足。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不是成道之後,十九歲開始求學的時候就這麼幹,捨棄皇宮裡面那種奢侈、優裕的生活去做苦行僧。十二年的參學,他鍛鍊出來了,菩提樹下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三十歲開始教學,教了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經裡常常說,一生「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」。這三百餘會,用現在的話說,他辦活動,辦學習的活動,一生有三百多次,有大的活動好幾年,有小的活動幾天,三、五天。隨緣,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裡去,居無定所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這是世尊當年在世教學的本來面目,真的是萬緣放下,一心教學,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,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。教我們要少欲,教我們要知足,教我們要持戒,教我們要吃苦,以苦為師。為什麼?甘心情願過這種生活,心是定的,沒有貪心、沒有瞋恚、沒有愚痴、沒有傲慢、沒有嫉妒,這個心多麼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「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」,這他做到了,他每天晚上過夜都是臥在地上。不過佛是坐,他不是臥,佛在樹下打坐。下面說「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」。這是真的,不知足的人,他有再高的地位、再大的財富都不知足,還想多,所以他有苦惱,他有煩惱,求不得苦。求不得苦會給你帶來老病死苦,你焦慮,你煩惱、煩躁、心情不安,他的日子就過得很辛苦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,知足之人雖貧而富。」擁有億萬財產,天天還想著賺錢,他是窮人,窮人才需要操這種心;知足的人,一個月能賺一點點錢,可以過生活,滿足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不貪的人就富足,世間什麼人最富?不貪的人最富。縱然他有許多的財富,他還有貪吝,他的心不安,所以這慾望沒有止境,他苦。那個知足的人快樂,他不需要,你還要,我都不需要,知足常樂。你要想這個世間我怎麼樣得到真正快樂、真正幸福?不貪,幸福、快樂馬上就得到。這不難得到,就在你念頭能不能轉過來。
淨業三福(第1集) 1992/4
我們有身體在,身體需要生活,身體生活所需很少。少,我們就少取,不要過分,過分就生煩惱,過分就造業障。真正學佛的人,不要說學佛,學儒、學道都不例外,學聖賢安分守己。學佛,佛告訴我們,安分守己最好還缺一點,還得有一點欠缺,為什麼?對這個世界減少貪愛。如果你的生活很豐富,你對這個世間起貪戀的心,不想離開,這個地方不錯,我過得很好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69集) 2013/7/21
所以佛教比丘,「比丘常帶三分病」,為什麼?對這個身沒有留戀,對這個世界也沒有留戀,才容易出六道輪迴,這個要知道。佛不贊成我們修福,修福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佛贊成苦行,不贊成修福。你看,對大迦葉的苦行,佛常常讚歎,道理在此地,讓你對這個世間不想住,不留戀這個地方,要去作佛去,要到極樂世界去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69集) 2013/7/21
我們現在也是第一要知足,知足什麼?我們得到淨土了,我們得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你就應該叫知足。你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恭喜你,你決定往生淨土,往生淨土你決定成無上菩提,肯定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不知足,我還要學這個、學那個,就把你的功夫破壞,把你的信心擾亂,你往生極樂世界上面打了個問號,可能去也可能你不去。如果你是知足,那你決定去,這問號就沒有了,沒有不去的。一生造作很多業障、罪業,一個字不認識,遇到這個法門他要肯念,這人能成佛,例子很多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