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念悲憫一切眾生-第581集

  法語:

  多瞋眾生慈悲觀:此觀是對治瞋恚心重的人說的。謂多瞋恚之人,於諸違情之境,易生忿怒,當用慈悲觀治之,愛念悲憫一切眾生,不於彼而起瞋心。

  

  節錄:

  慈悲觀停止我們的瞋恨心,瞋恨是大煩惱,地獄的業因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教人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修行人,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,什麼行為是錯誤?一天到晚看到別人的過失,心裡老是記住別人的過失,口裡面談著人家的過失,一天到晚造罪業,這不是修行人。修行人要做一個大轉變,把人家的過失忘得乾乾淨淨,看到人家的過失絕不在意,絕對不放在心上;反過來念念,念一切眾生的好處,念念,念一切眾生的恩德。

 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

  

  這個觀念轉變過來之後,你的生活就自在、就快樂了。你生活在和睦、感恩、吉祥的境界之中,有助於你道業的增長,你會身心健康,自在快樂,念頭轉過來就行了。無論什麼人毀謗我們、侮辱我們、陷害我們,統統把它忘得乾乾淨淨,而要想到這些人的長處,這些人的優點,你看我們的心多快樂!世間聖人都說「仁者無敵」,仁是仁慈,一個仁慈的人,他心裡面永遠沒有冤家對頭,沒有敵人。

 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

  

  心裡面還有冤家、還有對頭、還哪個跟我過不去,你這個人不是仁慈的人。在佛法講,你沒有慈悲,有慈悲怎麼能記別人過失?有慈悲的人念別人的長處,念別人的優點,念別人對社會、對眾生的貢獻。我們修行要從這個地方修起,修慈悲觀,止住、停止自己怨恨之心;這個怨恨就是不平之心,要把這個停止住。

 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六)(第3集) 1999/6/3

  

  我們平常講這個慈悲,慈悲到底什麼意思?經上說得很清楚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無緣就是慈,無緣是什麼?沒有條件。我們今天喜歡一個人,為什麼要喜歡?有條件的,不是無條件的。佛是對於一切眾生沒有條件,慈愛、悲憫,同體,決定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稍稍有一點分別,有一點起心動念,是妄心不是真心,那落在阿賴耶裡頭,那不是自性清淨心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81集) 2014/1/13

  

  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從這句話我們就深深體會到,虛空法界總是一體,這個概念非常重要。這個概念如果你真正有了,你的心就平了,不會再有分別執著,為什麼?一體,你怎麼能分別執著?從一體裡面流出來的愛心是慈悲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81集) 2014/1/13

  

  「謂人於違情之境,不順己意,便發恚怒,而忘失正念」。有人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我看不慣,懷恨在心。這種怨恨障礙我修道,障礙修定、障礙觀想、障礙念佛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要保持心平氣和,不要把別人的過錯放在自己心上,我們自己吃的虧大了。決定不能冤冤相報,結怨成仇這個事情就麻煩大,佛教導我們決定要避免。吃虧了也不跟他結怨,上當了,受他的陷害、受他的羞辱,都沒有報復的念頭,成就你自己的德行,忍辱波羅蜜。你能忍就能修定,能修定就能開智慧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93集) 2012/12/28

  

  毀謗屈辱的事情要想到,諸佛如來都有人毀謗,我們受人家毀謗算什麼?要是把這個放在心上,豈不叫大錯特錯!我們修行要從這個地方下功夫。所以修行,什麼是功夫?別人罵你,你生不生氣?別人讚歎你,你歡不歡喜?

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83集) 2001/8/13

  

  讚歎,你就得意忘形,一聽毀謗,你就氣好幾天,你是凡夫,你什麼功夫都沒有,你不是個修行人,你對於釋迦牟尼佛教誨、經典的意思,你一竅不通,你怎麼能成就!什麼叫成就?成就自己純善的心,成就自己純淨的心。心地純淨純善,行為純淨純善,這個人就超凡入聖,不但世間一切事不放在心上,世間意也沒有,這才能得大自在。

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83集) 2001/8/13

  

  你從哪個地方下手?從你看不順眼、討厭的,從這裡下手。能夠你很討厭的人,你看到不討厭,你那個功夫就有點得力,能把他看成跟你所尊重的人,你所佩服的人,一體同觀,這就好。那就是《普賢行願品》裡面第一條「禮敬諸佛」,對待什麼人都是平等的,決定沒有差別。你不從這上面下手,初信位你永遠不能證得,換句話說,生生世世學佛都在門外,沒有入門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61集) 2006/11/15

  

  悲智是一體的,人有悲心就會生智慧。悲心是悲憫一切眾生,想幫助一切眾生,人只要沒有自私自利,智慧就現前,什麼道理?因為那個自私自利的觀念是業障,是障礙,把你的智慧障礙住;我沒有自私自利,一切能利益眾生,自己這個障礙沒有了,智慧就透出來,是這麼一個道理。自己心性裡面智慧光明往外面透,又得諸佛善神的光明的加持,所以悲愈重,智慧就愈大,道理在此地。愈是自私,智慧就愈沒有,自己也透不出來,佛光也加不上。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有悲的人一定有智,有智的人一定有悲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60集) 1984/12

  

  印光大師常說:「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」。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辦學,他的用意何在?他的目的是什麼?實在說,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無盡的慈悲,悲憫眾生迷失自性,迷失自性所以他才做違背性德的事情,違背性德就變現出六道三途。地獄這些不善的境界就好比做惡夢,雖然是假的,他把假的當真的,那個惡夢做得很辛苦,也能夠驚嚇人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五回)(第12集) 2019/1/15

  

  所以佛幫助我們醒過來,做種種示現來教導我們,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這就叫看破。勸導我們放下萬緣,回歸自性,因為自性三種現象都沒有,它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它什麼都不是,但是能生萬法;也就是說,這三種現象都是自性所變、所生、所現的,自性什麼也不是。怎樣才能夠明心見性?放下就是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五回)(第12集) 2019/1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