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義不依語-第578集
法語:
有住則非,但憶持不忘並不是住。古德對於經中奧義,記憶極強,不忘掉,不是什麼都不曉得,不住是不染,不掛在心頭。佛法是打破執著的,連佛法都不能執著,四依法說依義不依語,說的詳細或簡單,語言文字上有差別無關緊要,但是不要死在文字間。
節錄:
同樣一個相,我們見的是妄相,佛菩薩見的是真相。顯著的差別在哪裡?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詳細、很透徹。凡夫見到這個相,譬如我們見到面前這一盆花,見到很喜歡,賞心悅目,去欣賞它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我們用妄心見的是妄相。真心也見到這一盆花,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還是這個境界現前,他見到的是真相,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空有不二,真相是這個花不生不滅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115集) 1995/5
怎麼會不生不滅?人家看到這個真相,看到這是什麼東西?業因果報剎那生滅的相續相,這是見到真相。因為它生滅的速度太快,絕對不止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。不止九百生滅,這個在前面跟諸位報告了。一剎那當中億萬生滅,《楞嚴經》上講的,「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」、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佛菩薩看到,佛菩薩知道是這麼回事情,這是見到真相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115集) 1995/5
見到真相的人有沒有取?沒有取;有沒有住?沒有住。為什麼?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他取什麼?他住什麼?所以他的心永遠是寂靜的,他的作用永遠是照見。《般若心經》裡面講: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。五蘊就是萬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用五蘊來做代表。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,萬法皆了不可得,寂照同時,這個時候就自性起用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115集) 1995/5
「看經聞法,必須拋開一切知見,以一心對境,方能契入。」這是非常重要,這就是諦聽。如果我們看經,心裡面有成見,聞法,自己有意見,那就決定不能悟入,為什麼?與《金剛般若》的義趣完全相違背。這部經上的大主意就是教給我們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你心有住。你有成見、有主張、有意見,就是你心有住,有住就不行,有住就是迷,有住就是障,障礙你明心見性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12集) 1995/2
必須要把一切知見統統放下,這是非常重要,專心去聽,只可以聽不能想。聽了之後想想這是什麼味道,錯了,為什麼?一想,心又有住了,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識上去。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,這是佛法跟世間法大大不相同的所在,就是佛法住不得,這個道理很深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12集) 1995/2
大乘經上所講的無上正等正覺,也是無住,無住就覺,真正覺悟,心有住就迷了,就不覺。心之有住跟身的有住不一樣,身有住,你有一棟房子,有個別墅,你有住處。心牽掛就是住,你牽掛你的財產,你就住在錢財上,牽掛你的親人,你就住在你親人上,你牽掛什麼,你就住在那個地方,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。必須叫心清清淨淨,一無牽掛,這才行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25集) 1995/2
應無所住是什麼?心裡面乾乾淨淨就是清淨平等覺,不住色不住空,不住世法也不住佛法,乾乾淨淨,叫無所住。而生心,生真正覺悟的心,真正覺悟就一塵不染,就見性了。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落實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6集) 2014/3/16
什麼叫總持無畏?聞一切法、見一切法他能夠憶持不忘,他有這個能力。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,一目十行,過目不忘,這個能力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我們今天講記憶力好。聽了、看了,永遠不會忘記。我們為什麼那麼健忘?我們的妄念太多,見聞覺知落在阿賴耶識裡頭,阿賴耶是個檔案室,收藏到裡面,要用的時候,調不出來,這就叫健忘,麻煩在此地。他們那些人高明,隨時要用,立刻就調出來了,他沒有障礙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50集) 2003/1/31
你看他起心動念,那是什麼?智慧的流露,智慧雖然流露出來,可以辦事,他沒住,沒住就是大乘經講的三輪體空。譬如布施,不著我行布施,沒有這個念頭,無住,我施給別人的財物,不住,也不住對方是什麼樣的人,這叫無住,生心無住,不住自,不住他,不住中間所施之物,心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這叫無住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46集) 2015/9/11
佛又怕後世的弟子執著經典,執著經典就錯了。這第二句說「依義不依語」,教我們不要著經典的相,不要死在經文之中,說法的人說的意思跟佛的意思一樣這就對了。「依義不依語」,言語不一樣,沒有關係;文字不一樣,沒有關係;意思一樣就對了。這個教訓很重要!如果懂得這個意思,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就不會有人反對了。許許多多人反對,反對的理由是什麼?理由是執著在文字上,不懂得四依法裡頭「依義不依語」;換句話說,對佛法沒有透、沒有通,才生這麼多障礙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35集) 2002/8/31
佛法的修學一定要知道,佛法修學難,難在意在言外。所以經你要會看、你要會聽,字字句句具足無量義。如果是分別執著在文字上、在語言上,很少不錯會意思的。所以古大德說「依文解義,三世佛怨」,這個話說得有道理。依照文字來解釋,死在文字裡面,不曉得佛意在言外。所以古人講弦外之音奇特,你要懂得弦外之音,這才叫會看會聽,你真的是會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25集) 2001/12/14
「依義不依語」,語言文字有一點出入沒有關係,不要死在文字裡頭,譬如《金剛經》有六種翻譯本,我們到底依哪一種?沒有關係,只要意思一樣就行,文字有一點出入不要緊,重要的是意思。明白這個道理了,我們引經看註解,或者聽講,最重要是要懂得裡頭的意思。意思明白了,你將來跟別人講,你喜歡怎麼講就怎麼講,不要學言語,學言語是死的!懂得意思是活活潑潑。依義不依語,這樣就免除很多的爭執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62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