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思修應同時進行-第574集

  法語:

  依戒定慧成聞思修,聞思修要同時,不可分開段落,分開就把工夫浪費了,而且不能成功。只有聞如說食數寶,只有思近於胡思亂想,只有修難免盲修瞎練,三個合起來謂之三慧學,也是菩薩修行的方法。

  

  節錄:

  修行的原則是伏煩惱、斷煩惱、破無明。修學的原則是要增長我們的定功、增長我們的清淨心、增長我們的智慧。這樣就不會上當!依戒定慧,成聞思修,這個路是決定正確的,一切諸佛菩薩在經論裡面都是這樣開示我們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8集) 1984/12

  

  菩薩所修的叫三慧,聞慧、思慧、修慧;小乘人所修的稱為三學,戒學、定學、慧學。大乘在小乘之上,三慧當然要在三學之上,沒有三學決定沒有三慧,這是同修們要記住的,千萬不能發生誤會。我在早年講經的時候,曾經有個學生對於三學、三慧就發生錯誤。有一天這個學生來告訴我,他說法師,我已經聽經聽了兩年,我明天不來聽經了。我就很奇怪,我說你明天為什麼不來了?他就說我聽了兩年了,我有聞慧,還沒有思慧、修慧。他這一說我就懂得,我就明瞭了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我說你是兩年聽經是聞慧,然後再回家去想兩年,是思慧,想過兩年之後再去修兩年,就叫修慧,對不對?他說對。我就特別給大家解釋一下,我們凡夫,聞思修這三個字統統都沒有,千萬不要搞錯。如果認為我們現在這個聽經就叫聞慧,實在講,你所聽的叫一知半解,一知半解哪能算智慧?搞了兩年一知半解,再回去用兩年時間去胡思亂想,思慧,這胡思亂想;胡思亂想回去然後再盲修瞎練,那叫修慧,那就完全搞錯了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所以,聞思修它下面有個慧,如果不講慧,聞思修我們這樣講法還勉強講得過去,它底下有個慧。這個慧是什麼?是戒定慧的慧。我們想想,我們是不是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開完智慧之後,那個時候聞思修才叫做三慧。可見得菩薩修的在阿羅漢、辟支佛之上,這是我們學不到的,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,千萬不要發生誤會。不要把一知半解當作聞慧,胡思亂想當作思慧,很多人是這樣的,真是可惜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三慧究竟是什麼?這個三慧菩薩修法,這三個字實在講是表法的意思。聞代表接觸,我們耳聽音聲這叫聞,眼見色也叫聞,口嚐味還是叫聞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用這一個字做代表。為什麼不用見做代表,而一定要用聞?這個諸位念《楞嚴經》就曉得了。《楞嚴經》上文殊菩薩為我們揀別法門,他老人家講,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,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,所以就用這個字來做代表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它是代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一接觸就明瞭,從明瞭這個意思來講就是思慧。通常譬如我們遇到什麼問題了,就會說讓我想想看,想一想就明瞭。菩薩要不要想一想?菩薩再想一想就變成凡夫了,因為想一想是用第六意識,是用八識。菩薩不用八識,所以不必要想,一聽一接觸就了解,這個了解就叫做思。從了解這個地方叫思,從接觸叫聞,表這個意思。明瞭了就不會發生錯誤,就不會迷惑顛倒,不錯誤、不迷惑,這叫修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由此可知,聞思修是一樁事情,一次完成的,不是有三個層次。接觸、明瞭、不迷,接觸是聞,明瞭是思,不迷是修,這才是菩薩!所以,必須智慧現前之後才能辦得到,我們凡夫接觸了,都是迷惑顛倒,接觸了也沒有法子了解真相,這是一定要知道。我們現在念佛人,這一句阿彌陀佛,信願持名很不可思議。不但具足小乘的三學,戒定慧都在一句佛號之中,連菩薩所修的三慧也在一句名號之中,這是確實不可思議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9集) 1991

  

  「聞我名字」,由此可知,菩薩一聽阿彌陀佛名號,他通達明瞭,他知道這是諸佛的心傳,知道這是諸佛的法藏,是真實的法寶,他通達、明瞭。抓住這個,其他統統放下了,統統捨棄,修慧。明瞭是思慧,一接觸是聞慧。無論是聽到佛名,阿彌陀佛名號,或者是聽到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,他三慧具足,所以他能夠得清淨、解脫、普等三昧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86集) 2000/4/29

  

  我們眼根看到經本,接觸就是聞慧;接觸之後專心讀誦,不起妄想,這就是修慧;經文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就是思慧。不要求經裡頭什麼意思,只一味的去念,這個方法就是聞思修三慧一次完成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85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世間一般人在佛法上用思考、研究、比較,是把佛法變成世間法,把佛法變作哲學、學術、宗教了。佛法不是哲學、不是學術,也不是宗教。佛法確實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這個宇宙體是真如本性,一切萬相是真如本性起作用變現出來的,是說明這個事實,決不能用心意識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35集) 1984/12

  

  「阿彌陀佛」這句名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,唯佛與佛方能究竟,等覺菩薩也沒有辦法完全說得出來,等覺的智慧還不夠!這樣的功德,『非聞不知』。我們要是沒有多聽,怎麼會曉得?不知道。『非說不聞』,要是沒有人給你說,你怎麼會知道?什麼人說?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,唯有佛他才知道得透徹,才能講得清楚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3集) 1984/12

  

  假設我們聽到佛的名號,這個聞裡面就包含著「思、修」在其中,聽了就相信,就能接受,依教修行,所以聞思修三慧都在其中。「佛必護念」,為什麼說的這麼肯定?諸位要念念四十八願、念念《無量壽經》就明瞭,確確實實佛是必定保佑你,佛也念你,你念他,他也念你。「不論有心無心,信與不信,皆成緣種」,這是佛慈廣大無邊。你有心念,得感應快速,無心念,佛也不會捨棄;你有信心念,你這一生能往生,沒有信心念,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,阿賴耶識裡面落下阿彌陀佛的種子,所以這是慈悲不可思議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12集) 1991

  

  這個事情沒搞清楚,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請教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三言兩語你就開悟了;不到西方世界,當然你也見不到阿彌陀佛,你也沒法子向阿彌陀佛當面請教。所以這個文我們聽了,不要執著,不要去想,為什麼?你不想還不錯,愈想愈錯,為什麼?你落在心意識裡,心意識不能開悟,心意識不能了解真實義。願解如來真實義,用心意識是永遠做不到的,離心意識才能解如來真實義。因為如來說法沒有用心意識,我們用心意識想去了解那個不用心意識的,我們怎麼瞭解法?道理在此地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35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