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怨天尤人,不自鳴得意-第565集

  法語:

  凡事應盡本分而不著相,世出世法均講盡分,守住崗位,遇到艱難困苦要隨緣了舊業,不可怨天尤人,縱有功勳事蹟,亦不可自鳴得意。以出世法言,修行有成就,絕不可動有功夫的念頭,一著相就是凡夫,跳不出輪迴的圈子,縱然修到圓滿菩提,仍然歸無所得。

  

  節錄:

  有人一聽到要萬緣放下,就把家裡的財產全部都布施掉,弄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沒有著落,造成家庭問題,甚至於演變成社會問題。事實上,所謂的放下是指心上放下,事上還是要照世間法去做,並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要了,這是很大的誤會。「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法」,所以事上不能放,世間一切責任與義務都要認真的做好,心裡則決定不能染著,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這就對了!印光大師開示淨宗學人,應該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信願念佛,求生淨土」,這樣世法與佛法都圓融兼顧,才符合大乘佛法中道的精神。

  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 2018/4/2

  

  我是從事哪個行業,我守我這行業的本分。我是什麼樣的身分地位,我要守自己職位上的本分,每個人都能夠安分守己,這叫持戒,這叫戒和同修。人在社會上不能沒有工作,他只要將他本位工作做好,對於整個社會那就是很大的貢獻,因為社會是群體的組合,不是單獨的。既然是群體組合,每個環節都要美滿,這個社會才和諧、才進步。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,社會就有會動亂,就不會和諧。

  彌陀大願利生說(第1集) 1991/6

  

  所以說每個人把每個人自己的工作做好,從政的你把政務做好,經商的你在商業上做好,教學的你把學生教好,社會上每個工作崗位都那樣的圓滿,這個社會怎麼不和諧,國家當然富強。不但佛對這個非常重視,儒家教學也重視,孔老夫子所說的,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」,本是本分,務就是你要做好你本分的工作。每個人都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,這就對了,這個很重要。

  彌陀大願利生說(第1集) 1991/6

  

  那就得讓我們認真去思惟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為什麼到世間來的?這個問題曾經有人問過釋迦牟尼佛。佛的答覆,一句話,「人生酬業」。你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酬償你過去所造的業因。過去生中造的善因,你到這個世間來享福,果報,善有善果,過去生中要做的惡因,那你得受苦,不善一定得苦報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04集) 2010/8/9

  

  他把這個事情講清楚、講明白,我們才真正曉得,一生的遭遇,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,善緣、惡緣,善緣你一生遇到的好人,惡緣一生遇到壞人,全是命裡注定的。真的古人所謂「一生全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,你自己不能做主,所有一切遭遇都是過去世的業因,現前這是果報。通達、明白了,我們的心就安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04集) 2010/8/9

  

  所以古人講心安理得,心為什麼安?道理明白了,不再打妄想了。理明白心就安了,心安了道理就明白了,這互為因果。明瞭之後我們知道應當好好做人,業障要消。消業障就是逆境裡頭、苦難的時候要能忍受,不怨天、不尤人,自己造的自己要承當,平平安安度過好,業消掉了。這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再不造罪業了,認真努力斷惡修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04集) 2010/8/9

  

  好事,別人一讚歎、一奉承,我們就得意忘形,傲慢就生起來,覺得了不起了,完了,馬上就退墮。別人是毀謗幾句,我們就很不高興,就怨恨心,錯了。要在順境裡頭不生貪戀,逆境裡頭不生瞋恚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才能成功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524集) 2012/9/20

  

  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」,要記住這兩句話,我們在一切法裡面沒有取捨、沒有得失,「隨緣消舊業,莫更作新殃」,不要再造業了。什麼叫造業?在一切法裡頭分別、取捨、得失、執著,那造業。一個人能夠隨遇而安,多自在!隨緣當中成就自己無量智慧,無量的三昧,在一切境界裡面如如不動,就是成就三昧。我不動心,不動什麼心?沒有分別心,沒有執著心,沒有得失心,沒有取捨心,這就叫不取於相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集) 1983

  

  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只有兩句話,把修學的綱領給我們點出來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不取於相,用現在的話來說,決不被外面境界相誘惑。無論是好的境界,不受誘惑,不起貪心;惡劣恐怖的現象,也不會被它誘惑,不起恐怖,不生恐怖,這叫不著相,裡面心清淨的,不動心。必須曉得,外面所有的境界,好的境界也好,惡劣的境界也好,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4集)

  

  要記住《般若經》上佛給我們說了個總原則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常常夢到佛菩薩,絕不放在心上,也不要常常告訴人:我天天夢到佛菩薩,我這境界不錯了。你已經著魔了,你已經錯了。見如不見,聞如不聞,這是好境界。什麼叫好境界?說明你阿賴耶識裡頭佛法的種子起了作用了,它有力量了,這是好事情。要從這地方認為自己很不錯了,你就起了傲慢心,就生起煩惱,這就錯了。認為說我不錯,別人都比不上我,這一個念頭就錯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77集) 2003/8/22

  

  凡聖的差別就在迷悟,迷了的人怎麼樣?著相,這就是凡夫。悟了的人不著相,不著相就是佛菩薩。因此,我們想佛、我們念佛,佛現前了不要著相,你是真的覺悟了。如果佛現前,你一著相一歡喜,「我見到佛了」,你迷了。一著就迷,不著就悟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62集) 2001/11/4

  

  所以在佛法裡面講,成佛了,成佛成的什麼?恢復性德而已。所以《楞嚴經》上才說: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。」你以為成佛,真有所得?一無所得,不過是把性德圓滿的恢復而已。決定沒有一法是從外面新得來的,沒有。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,對於佛法的修學這才肯真幹。為什麼?確實是向自性內求,不是向心外求法,所以佛法稱為「內學」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05集) 2000/11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