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令眾生生煩惱-第558集

  法語:

  損害他人的名譽、生命、財產,都是惱害有情的惡事,反之即是仁慈。所以學佛的人不令眾生生煩惱,不使他人在精神上、生活上、身體上受痛苦的心所,使眾生生歡喜心,要悲憫有情,不惱害眾生。

  

  節錄:

  我們在一生當中,決定不跟眾生結怨仇,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眾生。眾生都是凡夫,你傷害他,他懷恨在心,永遠不忘記,逮到機會就報復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不但不可以殺害眾生,令眾生生煩惱都是罪過,我令眾生生煩惱,眾生就會令我生煩惱,冤冤相報。所以菩提道上要一帆風順,要記住這兩句話,不可以跟人結怨。佛教給我們跟大眾接觸要和顏愛語,我們要常常想到,我們用什麼態度對人,人家用什麼態度對我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
  地藏菩薩本願經(第26集) 1998/5

  

  所以修,修什麼我們要知道,佛法最低的底限,我們講佛法的根,《十善業道》,你就學這個。不殺生,不惱害眾生,讓眾生因我生煩惱,這是殺的一分。你雖然沒有殺他,你讓他生煩惱,你讓他受罪,你讓他痛苦,這是殺裡面的一分、兩分的罪。

  人生最高的享受(第3集) 2008/8/16 

  

  不殺生這個意思非常之廣,它引申的意思,這一句裡頭的意思無量無邊,深廣無盡。你有一念,你有一言、一句話,你有一個動作妨害別人,都結歸在這個罪裡頭,這個罪是輕的,這個罪不重,都在殺生這裡面結罪。所以大乘經教裡面佛常講,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絕對不會說令一切眾生生煩惱,沒這個道理。菩薩所在之處決定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83集) 2003/12/9

  

  佛在這個世間怎麼做人、怎麼修行,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。佛修禮敬諸佛,佛修稱讚如來。說話,凡是刺激人的話,讓人家聽到不高興的話,不能講。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那你是不是菩薩?我想學菩薩。想學菩薩就得要學,不能讓眾生生煩惱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42集) 2012/3/13

  

  眾生因我而起煩惱,我就錯了,我們縱然不能夠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至少不能叫人生煩惱。如果人家看我不順眼,看我就生煩惱,我看到他,趕緊躲避過去。為什麼?不讓他生煩惱。我們有沒有做到?所以哪裡會有一個念頭去障礙別人,去破壞別人的善事善行,不可能!別人對我不好,我要持戒,要忍辱,修忍辱波羅蜜,修持戒波羅蜜,不可以報復,這是持戒;不能夠有絲毫怨恨的心、怨恨的念頭,那是忍辱。如果我們做不到,那就犯戒了,就破戒了,德行就欠缺了,你怎麼能成就?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782集) 2002/7/20

  

  什麼人叫一切眾生生煩惱?魔,魔惱害眾生。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是佛還是魔?我們今天講學佛,到底是學佛還是在學魔?如果眾生因我生煩惱,我是在學魔,不是在學佛。如果我是在學佛,決定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眾生喜歡跟我在一起,在一起他快樂,我們是學的佛。如果令一切眾生跟我在一起他生煩惱,他不快樂,那我行的是魔道,不是佛道。學佛、修行要在這些地方用功,這一條我們真的要是會了,得的利益無比殊勝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65集) 2000/2/17

  

  佛菩薩慈愍一切眾生,所以對一切眾生生大慈悲,不但不害眾生,連讓眾生生煩惱都感覺到自己有過失。譬如說,那個眾生不喜歡我,看到我就討厭,看到我他心裡生煩惱,我們看到那個眾生遠遠的來了,趕緊躲避。為什麼躲避?不要叫他看到我生煩惱。這是不是怕他?不是,這是慈悲心,不讓人家看到我生煩惱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12集) 1996/10

  

  佛法是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一切諸佛菩薩都是大慈悲心,你沒有慈悲心就不相應,所以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。慈悲裡面最重要的,於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損害的心,不能有這個念頭。如果要是傷害一個眾生,對於那個眾生真實利益有所損毀的,你的慈悲心沒有了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11集) 1996/10

  

  不能夠壓迫眾生,不能叫眾生因我而起煩惱,你的悲心就沒有。「慈能與樂,悲能拔苦」,要像諸佛如來一樣,憐憫一切眾生,時時刻刻,在在處處,存心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11集) 1996/10

  

  我們今天講學佛,叫你發菩提心,發菩提心第一個就要度眾生。如果令一切眾生生煩惱,這叫度他嗎?大乘經上常說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。我們要叫人家生煩惱,已經就不是菩薩了,菩薩的心念念利益一切眾生。菩薩自己修行,從斷煩惱開始,貪瞋痴慢疑惡見,惡見就是一切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思想,從這裡下手,認真去做,這叫真正修行,這是修菩薩道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19集) 199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