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語要善巧-第552集
法語:
人與人之間相處,最重要的是言語交流。言語要善巧,要懂得時節因緣,在什麼時候、什麼場所、什麼樣的環境,面面都要顧到,才能讓人真正生起歡喜心。絕不能叫他產生誤會,那就不能攝受眾生了。知道你這個人不妄語、不騙人,可靠,他就對你有信心,你教導他的,他能歡喜接受。
節錄:
言語要善巧,要懂得時節因緣,在什麼時候、什麼場所、什麼樣的環境,面面都要顧到。才能讓他真正生起歡喜心,絕不能叫他產生誤會,那就不能攝受眾生了,眾生聽了之後起反感,就錯了。菩薩出言,一定叫一切眾生心裡生歡喜心、生仰慕的心,他會再來找你。知道你這個人不妄語、不騙人,這個人可靠,他就什麼都要聽你的,讓人對你有信心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83集) 2013/4/30
縱然費盡了氣力,費了許多唇舌言語,不能叫人生信,反而叫人懷疑,那我們的教學方法就錯了。教學方法要能夠得其善巧方便者,一定是叫聽的人當下就能夠斷疑生信。能夠斷疑生信,這就是自性現前,『即是自性現』。為什麼?自性裡面決定沒有疑的,疑是妄心裡面才有疑。
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第8集) 1982/10
「故《勝天王般若經》言:下聲細語軟美之言,順彼意語故」。《勝天王般若經》裡頭這句話說得好,菩薩應當學,這就是菩薩學處。下聲細語,下聲的反面是傲慢,謙虛、卑下;細語,不是高聲,不是惡口。軟美是形容言語柔和。隨順他意,不是隨順我,隨順他。佛菩薩教化眾生,永遠是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教學才能成功。
善巧方便是形容佛菩薩用心真誠到極處,自自然然感動一切眾生,只有真誠能感人。真誠到極處還不能感動,這時候要反求諸己,我真誠心是不是還不夠?真誠心完全到位,沒有絲毫虛偽,沒有絲毫為自己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83集) 2013/4/30
所以與人相處,言語造作要恆順眾生。恆順眾生,你要懂得時節因緣,這是在什麼時候。一年四季不同,一天早晚不同;再說這個時代有治亂不同,有承平、太平時代,有動亂的時代,不一樣,你都要能夠想到。人的根性不相同,有人對於你的勸告歡喜接受,還生感恩的心;有人對於勸告完全排斥,置之於不理;還有一等人,你勸告他,他還要傷害你。所以是因時、因地、因處(地跟處是一樣的)、因人而異,不同!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21集) 2005/8/2
所以言語態度做到恰到好處,那就是佛經上講的善巧方便。善巧方便沒有一定的模式,變化多端,無論是什麼場合,無論是什麼根性,你跟他接觸、跟他往來都能叫他生歡喜心。這是高等智慧,一般人做不到;這是真實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這真正得受用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21集) 2005/8/2
真實心裡頭有實、德、能,實是真實,一絲毫虛偽都沒有,這是真實;真實起作用就是德,所以不真實的心只造作,叫缺德。中國古聖先賢傳的這個德不多,十二個字全包括了,這十二個字就是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,仁愛和平,就這十二個字。如果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跟這十二個字相應,沒有違背,這是有德。真實起作用,這是道德。能,能是智慧,能是善巧方便,你能夠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,你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方式、方法來教導他,決定收到效果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88集) 2012/12/25
你的方法、你的言語用得很巧妙,無不出於聖智。這句話很重要,這是什麼?真實智慧。能言善辯,絕不是常識豐富,從廣學多聞裡頭來的,不是這個意思,要從真實智慧,這是佛經上稱的辯才。廣學多聞是世間法裡頭所說的辯才,辯才無礙從廣學多聞來的。這個不是,這是從清淨心智慧裡頭來的,不一樣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107集) 2013/1/4
悟了以後你所說的是你自己的,是從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。縱然是採取別人的註解,還是你自己心裡面流露出來的,與古德的見解不謀而合,那是你自己的東西,這個才是有無量無邊的功德。自己沒有悟,依照別人的註解依樣畫葫蘆,有的時候還畫錯了,把意思曲解了,那怎麼行?所以最重要的,要記住,依教修行。談到依教修行,首先要明白道理,要懂得方法,依照這個理論與方法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。真正有了心得了,從我們的心得裡面流露出的言語、流露出的善巧方便幫助別人,這個就叫法供養。
普賢行願品(第13集) 1980前
善巧方便裡面包括就太廣太廣,機跟緣千變萬化,你用得恰到好處,這是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的境界。你的方法使出來,你的言語說出來,決定讓對方醒悟,絕對讓對方提升。這不是容易事情,真正叫大學問,沒有這個大學問你辦不到。我們要懂得,要學,從哪裡學起?還是要按部就班,循序漸進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84集) 2004/7/26
從哪裡學起?我老老實實跟你講,跟你講真話,從《弟子規》學起。你能夠用三個月的時間,用半年的時間,或者用一年的時間,把《弟子規》落實。這是什麼?扎根教育,你有根。這門課不是教你會念、你會背、你會講,沒有用,你要做到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84集) 2004/7/26
什麼地方做?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不違背,這是真佛弟子。與一切眾生往來,以真誠、慈悲、智慧、善巧方便接引,讓別人慢慢覺悟過來,慢慢回過頭來,也能像自己一樣去學習,信受持名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544集) 2012/10/2
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我們自己修行,我們幫助一切眾生,自行化他,這就是造作。雖有造作,都與經上講的原理、原則相應。造作是事,事不落空,認真努力去做,盡心盡力去做,做的圓圓滿滿,心裡面一絲毫染著都沒有,心裡頭乾乾淨淨。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這樣住在世間,那就是妙住了,這就妙了。
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(第1集) 1997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