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要緊的是轉自己心裡的境界-第549集
法語:
名必有相,例如說茶杯,大家一聽到,心裡就有個茶杯的印象。眼前的境界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,如自己作得了主,即可變現出一切好的境界,明白這個道理,心就平了。看到惡人,亦是心裡變現出來的。心即境、境即心,最要緊的是轉自己心裡的境界。
節錄:
『如文殊般若,及毗婆沙論中說,以色像等攝名中故』這一句,怎麼樣攝在名中,色像都在名號之中,換句話說,名號統統包含了。蓮池大師以兩個意思來解釋,第一個『名必有相』,名雖然是假名,但是因為有相才建立名號的,即使沒有這個相狀,譬如經上所講「龜毛兔角」,龜毛兔角這是決定沒有的,兔子沒有角,烏龜沒有毛,我們想想這個名,是不是也是名必有相?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假如沒有龜,你就想不出烏龜會長毛,烏龜雖然沒有毛,龜是有相,毛也有相,龜上沒有毛,你說它是有毛,還是從相上建立。連完全虛無縹渺的這種名號也離不開相狀,可見得名確實是有相,何況它是因相而立名。因此,名一定與體相相應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第二個意思,意思就更深,『名相皆不離一心』。心是能現,《華嚴經》講「一切萬法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跟識是一樣的東西,「心」是識之體,「識」是心之作用。我們講心、講識是一樁東西的體與作用,從體,我們稱它作心,從作用,我們稱它作識。世出世間森羅萬象都離不開一心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我們聽了這個話大惑不解,說我們這個迷惑顛倒的精神現象是真如本性迷了以後變現出來的,我們有幾分相信,大概還可能,說山河大地、森羅萬象也是我們見分變現出來的,我們很難相信,怎麼可能這個心變現出外面山河大地?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8集) 1984/12
這是很難體會得到的事實,但是我們想像作夢的時候就不難體會。你在夢中有自己,那個夢中自己從哪裡來的?自己有身體也有精神,精神、色相從哪裡來的?夢裡山河大地從哪裡來的?夢裡也有虛空、日月星宿,試問問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豈不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!夢中能變色身、能變山河大地,我們真性迷失之後怎麼會不現相?真性的功能比夢中獨頭意識那個功能要大得太多、殊勝得太多,它會變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8集) 1984/12
凡夫把自己的真性迷失掉,聖教沒有別的,就是把你的本性喚起來,我們後世人講良心,人都有個良心,「性本善」就是良心,王陽明講的「致良知」。所以聖賢教育沒有別的,就是把每個人的良心喚醒。良心是道,人人都有,就是佛家講的佛性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72集) 2006/11/30
學佛它的目標就是一真法界,諸位千萬要記住。也許你說,「我學佛要明心見性」,明心見性就是一真法界,「我學佛要上品上生,要理一心不亂」,上品上生、理一心不亂也是一真法界,名字不一樣,是一樁事情。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,我所求的是求一真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集) 1984/12
如何才能夠證得一真?那就得一心。諸位要曉得,外面的境界是境隨心轉,不是心隨境轉。心隨境轉,可憐!那是凡夫,苦不堪言。佛法跟你講真實的事,是境隨心轉。心一了,法界就一,就是一真;心要是二了,法界就千差萬別。這句話在佛門裡面是老生常談!諸位要記住,愈是老生常談的,那就是真理,那就是最妙之法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集) 1984/12
我們不能明心見性,不能與一心體用相應,就是因為「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要問,學佛學的是什麼?就是把妄想執著打掉,使自己圓圓滿滿與一心體用相應,這叫學佛。你對於眼前這些妄想執著還那樣堅固的執著,不肯放下,這不叫學佛,這樣學佛把佛法的意思完全錯解了。我們知道事實的真相,對於執持名號就不會懷疑了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怎樣轉境界?在境界裡面學著不動心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要在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萬法如如。要向如來果地上境界去精進,向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學習,把我們自己帶到另外一個境界裡面去;回過頭來再看這個境界,那就跟諸佛與大菩薩的看法沒有兩樣,這叫真覺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78集) 1984/12
「阿彌陀佛」這個名號就是心性本體的名號,一稱這個名號,心體的作用可以說是完全都含攝在其中。念佛會念與不會念差別很大,會念的人他念念都相應,跟什麼相應?就是跟自性本體相應,跟一心體用相應,相應就叫成佛。所以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相應的樣子是怎樣?心性裡面是一法不立,一無所有,這是心性,心性清淨,什麼都沒有。六祖講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,這是真的,一物都沒有,是它的本體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我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,這句佛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心裡一個妄念都沒有,一法不立,這時候心就像太虛空一樣,確實是心如太虛、量周沙界,與體相應。同時在這一句佛號當中,我們這個身體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以及其中依正莊嚴相應,這是與一心的作用相應,這叫會念,這個念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,一切諸佛菩薩讚歎不盡,那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5集) 1984/12
境界是心變現的,心善就變善境界,心不善就變不善境界,心清淨就變佛境界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你不要分,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,那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方便說的,跟你講真實的,那就不是這個講法了。方便說也沒說錯,十萬億佛國土非常遙遠,怎麼遙遠,為什麼會那麼遙遠?你煩惱不容易放下就遙遠,你要把煩惱一下放下就很近,哪有距離!所以佛的話,話中有話,你要會體會;你要不會體會,把話都坐實了,那佛就喊冤枉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78集) 2010/10/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