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般若就不是佛法-第539集
般若是什麼?是智慧。什麼是智慧?離相就是智慧,著相就迷惑了。著相你就有分別、就有妄想、就有執著,這就迷了。清淨心中,一法不立。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,你要時時刻刻保持著心裡頭乾乾淨淨,本來無一物,那你就成佛,你就入《金剛經》的境界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47集) 1995/5
這一樁事情平時要用功夫,平時用什麼功夫?看破、放下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對於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要看淡一點,不要太執著,凡事要學大而化之,不要斤斤執著,我們這個功夫才會得力。樣樣都很認真,樣樣都計較,這個很糟糕,你要想達到這個功夫境界,相當不容易。什麼事情馬馬虎虎,有也好,沒有也好,吃虧也好,上當也好,佔便宜也好,什麼都好,不要去計較,不必去過問,真的是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」,一切隨緣度日就好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21集) 1998/8/15
放下不是遠離一切塵緣,要修即相離相,即事即真,真修行,真功夫。事相在面前,沒有離開,心裡頭不著,這叫真功夫。古人有個比喻教我們,叫用心如鏡,這個比喻好。鏡,幾乎我們都不會離開的,早晨洗臉要照照鏡子,晚上睡覺之前也要照照鏡子。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教我們用心,心要像鏡子一樣,對面照得清清楚楚,鏡子有沒有染污?沒有。不但人去,鏡子裡頭沒著相,正在照的時候也不著相。這是不著相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58集) 2013/4/10
「欲出迷途生淨土者,必須我法雙空。因無論著我相,或著法相,少有分別計較,便是住塵生心。心有塵染,哪得清淨?淨心未能,淨土不生也。」世間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,原因在哪裡?心不清淨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1集) 1995/5
由此可知,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,決定往生淨土,一定要做準備的工作,準備的工作做得愈妥當愈好。怎麼個做法?在日常生活當中,就要把世緣看淡,就要把世緣放下,專心去念佛,把念佛當作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,這樣才行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1集) 1995/5
我們要想去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第一樁大事是念佛。天天念阿彌陀佛,天天想極樂世界,這就對了。我們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,把世緣統統放下;世緣要放下,佛緣也要放下,八萬四千法門我統統放下。別人學,我讚歎,我歡喜我讚歎,我不學。我為什麼不學?那些法門對我來講太難了,我不是那個根性。誰能夠學,好,都好!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我們統統讚歎。我、法就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四相,四相要離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1集) 1995/5
「無論著我相,或著法相」,這個法相包括佛法。「少有分別計較,便是住塵生心。」佛教給我們無住生心,我們今天的錯,錯在住塵生心。塵是什麼?五欲六塵。我們想一想自己,想一想周邊這些人,再想一想這個社會裡面的大眾,無論發什麼心,他這個發心是從哪裡發的?都是從塵境上發的,都是住塵生心。今天一個人,很勤奮、很努力的在工作,很認真的在工作、在拼命,他為什麼會發這個心?不是要名,就是要利。他這個心是從名利上生的;名利是塵境,住塵生心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1集) 1995/5
心有塵染,住塵,心裡面就被染污,被貪瞋痴慢染污、被煩惱染污、被無明染污,哪得清淨?他心不清淨。往生西方淨土,條件是清淨心生清淨土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,要清淨心才能夠往生。這是把往生的條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。心不清淨,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。每天拜阿彌陀佛,每天香花水果供阿彌陀佛,每天去巴結阿彌陀佛,沒用!心不清淨不能往生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1集) 1995/5
我們修念佛法門,我們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,就是沒有般若的基礎,如果有般若的基礎,我們一定就發菩提心了,念佛法門的修學綱領八個字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菩提是覺悟,發菩提心你要有覺悟的心,般若就是覺悟的心。所以我們沒有般若,心是迷不是覺,菩提心發不起來,這念佛功夫不得力,煩惱斷不掉,妄想除不掉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16集) 1994/10
由此可知,參禪離不開般若,學教離不開般若,念佛同樣也離不開般若。再說得明白一點,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無論哪一樁事情都離不開般若。懂得般若,我們的生活,我們的行持,處事待人接物,都叫菩薩心,都是在修般若波羅蜜,穿衣吃飯也是,待人接物也是,沒有一樣不是。沒有般若,那有什麼?就煩惱、就妄想,般若是煩惱、妄想的反面,沒有般若就生煩惱、就生妄想,可見般若重要!
無量壽經玄義(第16集) 1994/10
念佛決定離不開般若,念佛要離開般若,你的佛號再念得勤,你伏不住煩惱,伏不住煩惱,那就是古人所講的「喊破喉嚨也柱然」。所以一定要開智慧,一定要斷煩惱。我們既然學佛了,就得認清楚,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。這個法子學好了,我們這一生,在這個三界六道裡面,最後身。來生呢?來生不來了,不再搞六道輪迴,不再搞這些人我煩惱,不搞這些了。你要知道這個要緊!
六祖壇經(第6集) 1986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