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眾歡喜-第519集
為一切世間『顯示不可思議佛神變』。「神」是神通,「變」是變化,神通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神奇莫測,那一種的神通變化。這個境界是無比的廣大,得有智慧,還要有定力。所以如來不思議的神變從哪裡來的?從定慧當中而來的。定慧功夫愈深,智慧愈大,你的神變也就廣大無邊,所以一切菩薩比不上佛的神變;同樣一個道理,聲聞緣覺的神變比不上菩薩。為什麼?定慧不等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56集) 2003/2/4
我們要怎樣學?實在講,還是要修定、要開慧。由此可知,不思議的神通變化,原來就是定慧的作用,定慧的落實。在佛法裡面常常講到的,「應機說法」、「隨心應量」,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身,這個現身是神變;應當說什麼法,就說什麼法,無一不是神通變化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56集) 2003/2/4
你看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,處事待人接物,他觀察眾生根機,可以說,為他說法;可以教,認真教導他;不能接受的,你看他老人家合掌令歡喜,不說,恭恭敬敬。一切眾生縱然造惡,他有善的一面,那你就要懂得隱惡揚善。他惡的那一面提都不提,好像完全不知道;善的那一面,可以讚歎。這什麼?這跟眾生結善緣、結法緣。正是大乘法裡頭所說的,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。惡人也要叫他生歡喜心,決定不能叫他生疑惑、生瞋恚,那你就是完全錯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15集) 2003/10/13
別人不喜歡我們、討厭我們,我們迴避,讓他生歡喜心。他喜歡我們,我們一起接近,在一塊共同學習;不喜歡我們,躲得遠遠的。一生記住,與一切眾生結善緣,結善緣就是無論哪個團體都歡喜你,都願意接納你,都歡迎你,廣結法緣,世間人講的廣結善緣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60集) 2007/6/13
真正要做出犧牲跟奉獻,念念懂得謙虛,懂得禮讓,懂得尊重別人。冤親債主也要尊重,冤親債主就化解了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他對我誤會沒有關係,讓時間、讓事實真相去化解,我們不要急著去解釋,沒有必要,這個地方要看你的修養,非常重要。所以懂得尊重人,人家就尊重你。敬愛別人、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、幫助別人,你能做到這些,哪個不歡迎你?你走到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族群,甚至於不同的宗教,都歡迎你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60集) 2007/6/13
真正想修善行,想學菩薩,第一個不能叫別人因我而生煩惱,別人生煩惱是因我引起的,我就錯了。諸佛菩薩是絕對不會的,所以諸佛菩薩跟大眾接觸,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布施歡喜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27集) 2011/5/28
你看中國佛教表法教人,正規的佛教道場寺院庵堂,進門頭一個建築是天王殿,這大門,進天王殿你頭一個看到誰?彌勒菩薩(布袋和尚)他坐在當中,面對著大門口,你頭一個見他,他是什麼樣子?滿心的歡喜。所以我們有人稱他作歡喜佛,滿心的歡喜,笑面迎人,肚皮很大,表現什麼?能容萬物,能包容。古德用八個字形容他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,這八個字是你入佛門的條件,你能具足這個條件,你才有資格入佛門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27集) 2011/5/28
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眾生,不分國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熱心的教化。我們要是遇到一些障礙,也要學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我們不能夠變現形狀,可是身分不要拘泥,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種人。要明白這個,這叫善巧方便,回向偈裡頭,「巧把塵勞為佛事」,要活學活用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47集) 2006/5/16
我們應該隨順人情世故,隨順風俗習慣,別人就歡喜。第一個就是要眾生生歡喜心,四悉檀裡頭,悉檀,悉是中國語,檀是梵語,檀是檀那,檀那是布施,悉是普遍。所以四悉檀用簡單的意思來說,就是四種普遍的施捨。第一個叫「世界悉檀」,什麼意思?布施歡喜心,頭一個就是這樣的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47集) 2006/5/16
所以教化眾生,佛教導我們用四攝法,四攝法是佛門的公共關係法、交際法,四條,很管用。第一條是「布施」,這個布施就是我們講的送禮請客,這大家都喜歡,禮多人不怪。建立感情,先用這個方法,要常常送禮,常常照顧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50集) 2013/7/8
第二個「愛語」,這個愛語是關心他們的話、照顧他們的話,這個他會感動。第三個是「利行」,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有利益,沒有傷害。第四個是「同事」,同事是非常非常難,那真正要有定功、要有智慧。我們沒有辦法學這個同事,我們要量力而為,在自己功夫跟能力之內的可以;超越了,這就不行,超越,我們修行會受到障礙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50集) 2013/7/8
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們,無論在家出家懂得四攝法、懂得四悉檀,佛法哪有不興的道理!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肯定像諸佛菩薩一樣,應化在十法界,普遍受到一切眾生的歡喜愛戴。所以四攝、四悉檀是諸佛菩薩攝受一切眾生的原則。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這樣做,佛告訴我們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統統遵守,我們怎麼可以疏忽?今天尤其講化解衝突,促進和平,這個法子好極了,一定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47集) 2006/5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