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施要有智慧-第513集
唯有勇敢的放下一切,才能夠速成佛道,才能夠了脫生死,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。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學總是以布施為第一個綱領,特別是在《般若經》裡,佛以布施攝六度,以六度攝八萬四千菩薩法門;換句話說,八萬四千法門,布施是綱領。我們只要抓到這個綱領,一切法門無不具足。所以我們要勇敢的放下,勇敢的去布施,這樣才能夠達到身心清淨,才能夠體證得萬法一如,入如來不二法門,成就究竟圓滿的功德。
妙法蓮華經(第25集) 1987
布施是捨、是放下,絕對不是說一看到布施,我們就捨一點錢財,這個錯了!你把錢財捨掉,你能成菩薩嗎?你能成佛嗎?你能明心見性嗎?不可能的。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。布施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煩惱捨掉,布施掉、捨掉,放下,把你的習氣捨掉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0集) 1984/12
煩惱布施掉,你就沒煩惱,生死布施掉,你就不生不滅。可見得這兩樣你都捨不得布施,你天天生煩惱,你還有生死輪迴!為什麼不把生死輪迴放下?能把這個放下,佛門叫大丈夫,這個了不起!這些東西都放下了,何況身外之物?身外之物那都是雞毛蒜皮,哪一樣放不下!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0集) 1984/12
念佛堂裡面,佛七裡頭主七師常說:放下身心世界。這就是真正的布施,要放下,你心裡才得清涼自在。換句話說,你心裡面有憂慮、有牽掛,這都是病,都是六道輪迴的病根,你要把一切牽腸掛肚的東西統統捨掉,捨得愈乾淨愈好。六祖說,你的清淨心裡頭「本來無一物」,那才是你的真心、才是你的本性。你要不捨得乾乾淨淨,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來,禪宗講明心見性,你決定明不了心,也見不了性,為什麼?你不肯放下,你沒有把這些東西捨掉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0集) 1984/12
菩薩修什麼?自始至終,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布施,也就是修的放下。你說佛法繁瑣,佛法不繁瑣,簡單的很!我當年見章嘉大師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他給我開示的就六個字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放得下就是布施,看得破就是般若、就是智慧。智慧從哪裡開?必須放下,智慧才開。智慧開了,你就真正肯放下了。所以這兩個方法是相輔相成的。愈肯放下,智慧愈增長,智慧愈增長,放下愈徹底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0集) 1984/12
布施從哪裡做起?各人煩惱習氣不相同,有人財看得很重,你要是遇到佛,佛一定告訴你把財放下;有人名看得很重,財看得不重,佛一定給你講把名放下。這就是說像大夫給人治病一樣,毛病很多,哪個病最重,不治就要命了,先把重的治好,然後再治其他的;佛教化眾生,亦復如是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25集) 2006/3/19
布施,幫助別人。修福積德要有智慧,如果沒有智慧,你的錢財被人騙去,他拿去造孽,那你就有過失。所以你要懂得什麼樣的布施是真實的功德。這個非常非常難講!我從年輕的時候讀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,我覺得他老人家一生所作所為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,只有好處沒有過失。他做什麼功德?印經布施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71集) 2004/6/15
印經好,這是真實功德。就是說你印的這些經,送給人,他問你多要幾本也不妨,你就多給他幾套。他拿到外面去賣錢,有沒有過失?沒有過失,他能賣,有人買他的,買他的他當然去讀。他拿去賣的時候,我們就有兩種布施;我們的書布施是有法布施,他賣了錢,他得了財可以養活他,我們對他又有財布施。不要怕!我們印的東西是非賣品,怎麼他拿去賣?不用去理會,心平氣和,歡歡喜喜。這是真實功德,這決定不是壞事情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71集) 2004/6/15
供養是平等的,對於善人惡人、佛跟魔,我們是平等供養,沒有分別。魔有的時候,他餓了沒飯吃。你不能說他是魔,餓死活該。這個不可以,還是要照顧他。他沒有衣服穿,受凍的時候我們也得送點衣服給他。所以一定要照顧他,這是平等的慈悲,清淨的慈悲。
第六屆培訓班開學典禮 2001/11/22
但是不能過分,這個人我喜歡他,供養太多,過分了,他本來是個佛,過分的供養,起了貪心,他變成魔了。你看看,你把這尊佛變成魔了,你的罪過就很重!布施供養要有智慧,我們要成就眾生,不能夠害眾生,不能夠讓他墮落,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,所以要隨順善知識所有教誨。
第六屆培訓班開學典禮 2001/11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