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須除妄,切莫覓真-第510集
佛教我們放下是一切放下,不是說世間法放下,佛法可以貪,不可以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清楚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法是佛法,佛法也得放下,佛法不能貪。貪佛法,佛是叫你斷貪心,不是叫你換對象,這要搞清楚。世間金銀財寶、五欲六塵不貪,貪佛法,你的貪心沒斷。真正放下,你的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生智慧,智慧現前的時候,不但心清淨,平等了,沒有高下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255集) 2012/3/27
佛法是因緣生法,不是真的,可別當真,你要當真你就錯了。佛法從什麼因緣來的?因為有世間法,所以才有佛法。就好像人因為生病才有藥,人不生病哪來的藥?就沒有藥了。所以它是從世間法相對生出來的,因緣生法。你了解它的性質,它能夠幫助你治病,病怎麼治好?二邊都捨,病就好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0集) 2011/4/10
病好了,藥也不要了,捨掉,病才真好;病好,天天吃藥,不又吃出病出來了。佛法是藥,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,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你,煩惱沒有了,你再要藥就麻煩,你得的重病,比那個煩惱病還難治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0集) 2011/4/10
譬如我們的眼睛,我們把眼睛比作我們的清淨心,我們眼睛裡面落了一粒灰塵,很難過!灰塵比喻作世間法,落在裡頭很難過,我們想把它拿掉;佛法是什麼?佛法是黃金、金剛鑽,好東西!放在眼睛裡舒不舒服?一樣不舒服,也得要拿掉,什麼都不能有。所以,世間法迷我們的心智,佛法也迷我們的心智。當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需要佛法幫忙,佛法能夠把我們世間法消除掉;世間法消除了,佛法趕緊丟掉,決定不能要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《金剛經》上講「如筏喻者」,這個比喻很好,好像我們要過渡,要過河,過河要船,船是我們的工具。船就好比是佛法,我們利用這個船渡過,渡到彼岸之後,船不要了。如果渡到彼岸還把船背在身上,那苦死了,那個人就很笨了。過了河,船就不要了;世間法捨掉之後,佛法也不要了,這才是個聰明人。佛不迷人人自迷,學佛法一定要有智慧,一定要捨得,連佛法也要捨,捨了之後才能得一心,才能夠得到明心見性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、聽教,要懂得「離言說相」,聽經的時候不要執著言說;看經的時候不要執著文字,「離名字相」,佛講了許許多多的名詞術語,都是假名建立,它是幫助我們悟入的工具,不能執著,執著就錯了;第三個「離心緣相」,不要去想它,聽了、看了去研究,想想這是什麼意思,錯了,它沒有意思,無非是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而已;你一想,你的清淨心被污染了,清淨心中一法不立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1集) 2000/5/31
《般若經》上尤其說得好,「般若無知」,你偏偏要知,那就錯了。「般若無知」,無知是真心,無念是真心,無染是真心,它起作用的時候,「無所不知」。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,眾生所提出任何一個問題,他立刻就解答,解答得決定沒有錯誤,這是智慧自然的流露。他為什麼有這個能力?因為他無知。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這個能力?我們知得太多了,我們是有知而有所不知,人家是無知,所以他做到無所不知,我們要學這個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1集) 2000/5/31
所以一定要有智慧,要曉得我們修的是什麼,古人這兩句話,實在講是把我們從妄念的根本上拔除,「但求息妄,莫更覓真」。為什麼?你要是想真,又是個妄想,我們要除妄想,怎麼可以在妄想上再加妄想?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8集) 1995/5
譬如有人問我,我常常碰到,法師:我念佛幾時能得一心?他念念想得一心。我就老實告訴他,我說:你沒指望,你這一生當中不會得一心。他說:為什麼?因為你有一個一心的妄念存在,你就得不到一心。不可以!這個念頭沒有了,你就是一心,還有一個求一心的念頭在,那你怎麼能得一心?我說的都是老實話,沒指望,一定要曉得。所以說「莫更覓真」,絕不求真,妄的去了就是真,妄的去了再想一個真,那就變成妄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8集) 1995/5
我們求生淨土,這是願,我們在日常功夫上沒有這個念頭,就是一句佛號老老實實的念到底,你為什麼念?念就是求生淨土!不要一面念一面又要求生淨土,一面念裡面一面又有障礙在裡頭,這個心很難清淨,我們講功夫很難成片,不容易得一心不亂。所以這個「願」跟「求」要辨別得清清楚楚,有願無求,心是清淨的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89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