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情不斷慈悲心-第501集

  緣聚緣散,有緣的時候聚會在一起,有聚必定有散。所以親情要淡薄,不能太濃,濃的時候有麻煩,你會增加痛苦,甚至於不能往生善道,情執把你拖下來,累贅你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3集) 2012/12/10

  

  親情很不容易斷掉,是比較困難一點。一定要天天勸導,天天講解,長時期的薰習,真正回頭,修學才得受用。這是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,你想想看,無量劫來沒有辦法脫離輪迴,這一生能夠往生,大喜事。

  金剛經研習報告(第19集) 1995/8

  

  一個修行人對於世出世間的緣要淡薄,愈淡愈好。為什麼?淡薄你才容易把它斷掉,把它放下,如果這個緣太濃,像情執,這情太深了,嚴重的執著,那個麻煩,永遠離不開六道輪迴,生生世世都糾纏在一起,這個裡頭恩怨因果真的是搞不清。佛告訴我們,假的,不是真的,你覺悟了你就明白了。所以世尊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天天為我們講經教學,用意在哪裡?幫助我們斷疑生信,幫助我們破迷開悟,幫助我們轉凡成聖,這是真實功德,不可思議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72集) 2011/6/27

  

  一切眾生的執著,第一個就是情執,這個東西最難斷;情執斷了,才能證阿羅漢果,才能出離六道輪迴。這一條是六道輪迴的根,只要有這個念頭,你就不能超越;只要有這個念頭,念佛不能往生,它是一條非常堅固結實的繩索,把你捆綁在此地,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。所以這個利害得失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瞭,要把這個念頭放下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64集) 2012/6/6

  

  不是本分的事情少攀緣,古人教導我們,多事不如少事,好事不如無事。絕對不為自己,如果是利益社會、利益眾生的事情,我們應該要做。做的時候不為自己,沒有名利在其中,你的心還是清淨的,這就好,這對我們求往生淨土也能提升我們往生的品位。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39集) 2009/5/24

  

  對於親情要放下。慈悲不能放下,慈悲是愛。慈悲是從理性裡面流出來的愛,這個愛裡頭沒有情執,這個愛是清淨的愛,這個愛是平等的愛、是真愛,永恆不變的愛叫慈悲,這是自性。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愛心,佛稱它作慈悲,不用愛字,這裡頭有道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19集) 2013/11/28

  

  妄想分別執著千變萬化,所以是假的,不是真的;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慈悲是真的,永恆不變。慈悲心現前,就是你的菩提心現前,你的真心現前,真心就是佛。人人都有個真心,你不會用真心,佛菩薩會用真心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45集)

  

  佛家有沒有人情?有,有人情,通情達理,它是理智作主。再給你說,情跟智是一不是二,迷的時候,智變成情;覺悟的時候,情就是智慧,我們今天講感情跟智慧是一樁事情,只有覺迷。覺悟了感情就變成無量智慧,迷惑了智慧就變成感情。佛法自始至終是講求智慧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69集) 2002/1/9

  

  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都說,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,不可得為世間意。不是叫你事上放下,什麼地方放下?心裡放下。你看這個講得多圓滿。世間事照做,一點都不妨礙;不能有世間意,心裡頭不能牽掛世間事。心裡頭有世間事,心裡頭是意,那就錯了。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那我心裡頭就這麼一句阿彌陀佛,我能夠應付這個世間這麼複雜的事嗎?能,妙極了,還應付得面面周到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127集) 1992/1

  

  日常生活隨緣就好,隨緣不操心,隨緣沒有牽掛,攀緣就操心,攀緣就有牽掛;攀緣不自在,隨緣就得大自在!所以要有慈悲心,遠離無安眾生心,對於一切眾生沒有關懷、沒有愛護的心,這就不是慈悲心,這個不能有。只顧自己不顧別人,這自私自利,這要遠離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30集) 2013/3/24

  

  我們看到有很多老太婆、老阿公念佛往生的,他們也沒有念過書,也沒有什麼文化水平,往生的瑞相那麼好,原因在哪裡?他心口相應,他真的放下了。是非人我,貪痴瞋慢,他真放下了,他看哪個人都是好人,都歡喜,阿彌陀佛!在人事環境裡面,他平等,沒有高下,什麼人都好,好人也好,壞人也好,善人也好,惡人也好,他心都平等,這相應。在事上,他修清淨心,物質生活環境,有也好,沒有也好,他不去計較,真正做到自在隨緣。所以他與清淨心相應。口念阿彌陀佛,心跟清淨平等相應,他怎麼不往生?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

  華嚴講習(第11集) 1998/4/13

  

  我們想這一生成就一定要行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,布施就是捨,四無量心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裡的捨,要捨得乾乾淨淨。心裡面把你的憂慮牽掛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捨掉;在日常生活事相之中,只取所需就好。自己縱然有大福報,我也只取所需,只受用生活水平有限的這些資源就夠了,不要過於享受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37集) 1998/12/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