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離憒鬧-第497集

 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真正想成就,這是世尊可以說在大小乘經論裡面,無數次的叮嚀囑咐「遠離憒鬧」。這個世間熱鬧的場所要遠離,為什麼?熱鬧場所很容易讓我們起心動念,生起妄想分別執著,生起這些東西就是佛法裡講的造業。熱鬧場所裡容易造業,起心動念都是造業,喜歡看的、喜歡聽的動了情,不喜歡看的、不喜歡聽的生了瞋恚;喜歡的動了貪愛,不喜歡的動了瞋恚,看到有超過自己的又起了嫉妒,多麻煩!所以佛教給我們遠離這些境界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90集) 1998

  

  真正修行人喜歡『寂靜』,靜而後才能得定,定才能開智慧,智慧才能通達明瞭一切,通達明瞭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,這是真實智慧。所以寂靜是修行的樞紐,這是屬於定門所設的。佛教給我們「因戒得定」,戒是守法,遵守佛菩薩的教誡。佛教給我們遠離塵勞,遠離這些繁華熱鬧的場所,保持心地的清淨,這是修行重要的原則。在現代社會這個功夫比過去愈來愈困難,問題在哪裡?障緣太多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90集) 1998

  

  這些障緣在佛法裡面統而言之,都稱之為「魔障」。什麼叫魔?魔是折磨,折磨就是讓你的心得不到清淨,折磨你,讓你不生智慧,魔來擾亂,魔來干擾。你要懂得什麼是魔?凡是讓我們不能夠得戒定慧的都是魔。《楞嚴經》上佛給我們講五十類,這五十類是以五蘊而分,色受想行識,每一蘊裡面說十類,總共五十類。每一類裡無量無邊,在現在的社會統統都出現了,有幾個人能禁得起魔的誘惑,能夠不受這些陰魔的惱害?簡直是不可能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90集) 1998

  

  由此可知,真正想修學的人,想成就的人,自己一定要認真反省,時時刻刻檢驗自己的功夫;換句話說,天天要檢查,如果我們在熱鬧場所當中,自己把持不定,你就要懂得離開;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,「遠離憒鬧之處」,你要懂得離開,不能接近。為什麼古人修行建的道場都建在深山,人跡不到之處?你想到它那裡去很困難,那個時候交通工具不發達,你一定要走路,甚至要走兩三天才能到。它就是取境界清淨,遠離社會、遠離都市,甚至於連村莊都遠離,取環境的寂靜,對於自己修行有幫助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85集) 1998

  

  我們應當如何「遠離憒鬧散亂之心」,這個事情比過去當然難,難得太多了。但是講到成就,比過去的成就自然也高得太多了。從前遠離這些境界他得清淨心,現在在這個境界裡面,複雜的社會裡面得清淨心,比從前人的確高多了;換句話說,古時候那些修行成就的人,如果生在現代這個時代,他未必能成就。現代這個時代能成就,決定超過古人很多倍,為什麼?真看破、真正放下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

  

  不但放下,徹底放下,知道世間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毫無滋味。這些現象究竟是什麼?《般若經》上講得非常清楚,是一種錯綜複雜業因果報的循環相續的現象。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決定不是真實的。《金剛經》上一首偈說盡了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是講現象,「如露亦如電」是講它存在時間的短暫,露是講它的相續相,電是講它的真相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

  

  所以,要能夠體會到這樁事情、認清這個事情,哪有放不下的?哪裡還會再有執著?一切人事物在面前,你說好,好;你說不好,不好。你問我,我沒有意見,毫無意見。為什麼沒意見?因為都是虛幻的、都是假的、都是一場空,還有什麼意見?有意見就是真的,就不空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還有什麼意見?這樣才能夠遠離憒鬧散亂之心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

  

  要想真正成就,一定先要修寂靜的心,歡喜清淨。念佛堂裡面同修雖然很多,如果你真正功夫得力,再多的人如同一個人都沒有一樣,大念佛堂裡面你自己感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,這是你心真正到寂靜,即使在你身旁的同修都決定不干擾你了。這意思就是你不會受他的干擾,你已經入寂靜的境界,這個境界就叫做念佛三昧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90集) 1998

  

  你得到念佛三昧,周邊的我們今天講的磁場,你都不受影響,這是你得到寂靜;真正到一念不生,一個妄想都沒有,你想想多自在!要想契入這個境界,必須身心世界放得下,這個境界裡有真樂,宗門裡面講「禪悅之樂」,有真樂;決不是世間任何快樂能夠跟它相比,這是真樂,這是佛菩薩的享受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90集) 1998

  

  到環境不影響心理的時候,你已經得三昧,也就是說你已經住正定聚。這一切環境,人事、是非、善惡你都放下,你都不理會、都不在意了,你就入正定聚,那是正受,這是最難得的。如果功夫沒到,環境還是會影響你情緒,那你就要覺悟,你最好能夠離開、能夠迴避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73集) 1996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