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懼苦,不貪樂-第494集
世尊入滅之前,教導我們「以戒為師」,又說:「以苦為師」,怎麼能怕吃苦?「以戒為師」,大家能夠理解,一定要遵守教戒,如理、如法的修學,你才有成就。為什麼又說「以苦為師」呢?諸位要曉得,生活艱苦,你對世法沒有留戀,容易生出離之心。
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(六) 1997/7
「富貴學道難」,富貴人家樣樣都很優裕、都很自在,捨不得離開娑婆世界,你跟他講極樂世界怎麼好,他沒有見到!他現在這個享受就非常之好,捨不得去!那個生活在苦難中的人,告訴他:「西方極樂世界好!」他這裡苦頭吃盡了,聽說一個好的地方,恨不得趕快去!「以苦為師」,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。所以,學佛一定不能怕吃苦,歡喜接受艱苦的生活環境,對自己的修學,一定有幫助,一定有好處。
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(六) 1997/7
以戒為師,戒是幫助你斷煩惱的;以苦為師,我甘心情願吃苦頭,不求富裕的生活,你就能不受外面誘惑。所以佛陀這兩句話講得好。佛法教學的宗旨是教人離苦得樂,為什麼又叫我們受苦?這我在講經裡頭講過,苦中有樂。世間人種種享受,你看到很樂,那樂中有苦,這你要認識到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45集) 2006/10/26
佛教我們現在能夠忍受,這個富裕的生活能忍受得了,你才能脫離惡道苦,脫離輪迴苦。你看佛門諺語有所謂「愛不重不生娑婆」,愛是什麼?貪欲。如果你貪心很重,貪欲不斷,你來生肯定到三惡道去,三惡道苦,叫樂中有苦。這個樂不好享,享這種樂,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,那個代價就是三途的果報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45集) 2006/10/26
人能修苦行,不怕吃苦,願意吃苦,把這煩惱的根拔掉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。苦,前面加一個眾苦,世出世間什麼樣的苦都能受,都歡喜受,決定沒有絲毫抱怨。別人享福我吃苦,沒有不平,為什麼?我要離苦得樂。今天不吃苦,你就離不了苦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46集) 2003/5/11
離苦,三界苦,欲界裡頭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統統具足;色界裡面雖然沒有苦苦,他有壞苦,有行苦;無色界身體都不要了,我們稱之為靈界,沒有身體就沒有壞苦,但是他還有行苦,所以佛說三界統苦,好比火宅。唯有能吃苦,你才能真正斷貪瞋痴,貪瞋痴是苦的因,你把苦因斷掉,苦的果報當然就沒有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46集) 2003/5/11
釋迦牟尼佛一生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這沒有改變過。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絕對不是說教我們要以苦為師,他自己享受,沒有這道理。他自己確確實實修苦行,給我們做榜樣、做模範,教導我們這是修出離行最殊勝的方法。我們如果想出離六道輪迴,出離十法界,這是最好的方法,離了六道十法界才有真樂。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「苦盡甘來」,那個真樂,永恆的樂你得到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46集) 2003/5/11
你現在不能吃苦,你怎麼能得樂?華藏、極樂那是真樂,你現在為什麼不能去?因為你貪圖享受。這享受什麼?享受增長貪瞋痴。人能夠安於苦行,貪瞋痴的煩惱肯定天天淡薄,這是一定道理。怕苦,貪瞋痴決定天天增長,煩惱增長,智慧就沒有了;煩惱輕,智慧才增長,這道理不能不懂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46集) 2003/5/11
所以佛教給我們你要真正有警惕的心,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減少,減少到最低的限度,每一天三餐能吃得飽,衣服能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,足矣!不要過分享受。過分享受容易懈怠、容易墮落,這是諸佛菩薩給我們的忠告,我們要記住;仔細想想,愈想愈有道理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37集) 1998/12/26
我們有多餘的福報,布施給一切眾生,與一切眾生共享,這是真正的樂事,這是佛菩薩的行持;唯有佛菩薩能與一切眾生共同享樂,所以有福大家享。自己受用跟大家要平等,絕不超越,這樣才好,永遠保持高度的警覺心,求出離心,你的煩惱自然輕,智慧自然增長,對於出離、往生你也真正有把握了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37集) 1998/12/26
所以真修行要有一股勇猛的勁,難斷能斷,難捨能捨,佛教導我們以苦為師、以戒為師,戒就是十善、三皈、五戒,決定不能違背。《弟子規》裡面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八德,決定不可以違背,我們有這個基礎,一心念佛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13集) 2005/7/24
對付現在世間所有的誘惑用什麼方法?聽經是最好的方法,聽經是天天增長你免疫的能力,一天至少要聽四個小時,我常常是這樣教人的。任何一部經都好,每天聽四個小時,一部經反覆的聽,古人講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你要能夠一部經反覆去聽一千遍,你會開悟,為什麼?一千遍聽下來心定了,不會受外面境界染污了,你就有這個能力了,清淨心生智慧,念佛求往生你自己知道有把握,沒有困難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13集) 2005/7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