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助雙修-第475集

  我們今天大家選擇「持名念佛」這一條道路,對這條道路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瞭。這一條道路正助雙修,正行就是「持名念佛」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;助行就是我們現在人還沒到西方去,還離不了社會,離不了人群,我們如何跟一般大眾相處,這裡面有許多的原則,像三福、六度屬於助修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03集) 1984/12

  

  淨宗學會提出修行五個科目,第一個是三福,第二個是六和。六和是佛教僧團的根本大戒。今天這個世間為什麼沒有僧團?就是大家都不遵守六和,這就不是僧團了。所以要曉得,六和重要!俗話說「家和萬事興」,你的家不和,這個家庭不可能興旺,團體、公司、社會、國家沒有例外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03集) 1984/12

  

  「和」當然最重要的是見解,就是前面兩個是基礎,「見清淨,度疑淨」,「和」就可以做得到了。見和同解,戒和同修,然後就是三學、六度、十大願王。我們修淨宗,處事待人接物以這五科為原則,用這五科修正我們自己思想、見解、行為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03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在沒有往生之前,離不開社會、離不開人群、離不開一切眾生,那我們一定要依照經訓。彌陀、世尊(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),這兩位導師在經典裡面給我們的教訓,我們要做到。這些教訓總而言之,都是「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」,這兩句都可以包括盡了,這就是你所修的種種善根。修積的這些善根,只有一個目標、一個願望,那就是求生淨土,這樣一個目標、一個願望就叫做「心心回向」,一切善根、功德統統回向西方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43集) 1990/4

  

  現在起,努力『作諸功德,至心迴向』,這個功德是正助雙修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一個方向專念,專念阿彌陀佛,斷惡修善,把這個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。也就是說,我修積的功德福報我統統不要享受,做為往生的資糧,你臨命終時才心不顛倒,才沒有病苦。人走為什麼沒有病苦?福報大。福報怎麼大?平常不享福,福報留在最後那一剎那來享,一生修積的福報在那個時候享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1集) 1990/4 

  

  正修就是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,或者祖師在《彌陀經》裡面教給我們的一心稱念、相續不斷,這是正修;助修是斷惡修善。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、現前的惡業一定要知道,不知道,怎麼懺悔?沒法子懺悔。一定要曉得自己所造作的惡業。怎麼知道?一定要讀經,一定要持戒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1集) 1990/4

  

  印光大師將《感應篇》、《陰騭文》、《了凡四訓》傳授給我們,教我們把這些書當作戒律。每天看一遍,對照對照自己身口意三業,於是自己的惡業就被檢查出來了,就被發現、找出來了。找出來之後,要把它改掉,要認真去改、徹底去改,絲毫都不能留。原因在什麼地方?西方極樂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1集) 1990/4

  

 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。所謂放得下就是真正沒有妄想,一切都隨緣,決定不攀緣,攀緣就是你放不下。什麼叫攀緣?我心裡一定要怎樣怎樣做法,這就是攀緣。隨緣是隨順環境,逆來順受,為什麼?隨緣心是清淨的、平等的,攀緣的心不清淨、不平等,這個對於我們念佛往生有決定性的關係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85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什麼都放下,眼前生活什麼都好,真正在境界裡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、修慈悲心,這三種心決定幫助我們往生。正助雙修,正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不間斷、不夾雜、不懷疑;助修就是在一切人事環境裡面用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85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念佛很勤奮,為什麼功夫成片也沒得到,毛病出在哪裡?出在這個煩惱時時刻刻起現行,擾亂了正念;換句話說,念佛的功夫不得力。要想念佛功夫得力,還是要借重持戒,也就是要借重斷惡修善,用這個來幫助我們念佛,才能達到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才是往生的最初的條件,也就是最起碼的條件,你要念到功夫成片,這才能往生凡聖同居土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01集) 1990/4 

  

  如果念佛人一句佛號裡面具足布施、持戒,可以穩穩當當達到功夫成片,這是真的。布施,你放下了,持戒,你沒有惡念了,心清淨了,所以才能到功夫成片,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凡聖同居土。如果這句佛號裡面具足忍辱波羅蜜、精進波羅蜜,你就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亂。若是具足禪定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亂。所以六度是自修,念佛人要不修六度,要想功夫成就,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(第42集) 19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