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放逸-第472集
定慧等持,定慧是平等的受持,能做到定慧平等,智慧就現前,你心是定的。心定是什麼?你不受外面環境干擾。如果定慧不平等,定多慧少,你容易昏沉;要是定少慧多,你的妄念就很多。所以這修定沒有別的,訣竅就是定慧怎樣保持平等,佛法的術語叫不昏沉、不掉舉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78集) 2010/10/28
修行人,古今中外這兩種可以說是通病,個個人都有的。一種是「昏沉」,精神提不起來,坐在那裡,甚至於站在那裡,他都打瞌睡。我們常常遇到的,講經,聽眾裡面有打呼的,睡著打呼的。打佛七當中也常常有這個,在止靜的時候,人真的就睡著了,甚至還站在那裡經行的時候,他也會走,可是他在打呼。這是屬於昏沉的現象,這是障礙,這是很嚴重的煩惱。
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23集) 2001/2/28
另外一種「掉舉」,掉舉是心裡面妄念太多,平常不覺得,好像沒有妄念,要是止靜一靜下來的時候,不知道哪裡來的那麼多妄念。所以有人告訴我:「我不打坐的時候沒有妄念,一打坐的時候妄念就那麼多。」其實,不打坐的時候妄念也是那麼多,沒有發覺;到你想靜下來的時候,你才發覺你妄念那麼多。
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23集) 2001/2/28
要懂得對治的方法。在通常我們使用的方法,如果是妄念太多,一定要靜下來,不要照顧妄念;愈怕妄念多,妄念就愈多,決定止不住。妄念起來,用什麼方法?不去理會它,把意志,像念佛,專注在佛號上,無論是善念也好、惡念也好,統統不理會,念頭轉移,專注佛號,久而久之,妄念自然就少了。這是我們通常用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很有效。
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23集) 2001/2/28
如果是昏沉,輕的昏沉,不是很嚴重的,經行、繞佛;大家在止靜也沒有關係,你只要不妨害大眾,你可以起來繞佛;甚至於念佛堂不太大,沒有地方讓你繞佛,你可以起來到佛堂外面繞佛,這是對治的方法。如果比較嚴重一點的昏沉,最好拜佛。如果拜佛都拜睡著了,沒法子了,那就很難辦了。所以,一定要提起精神。當然,精神與自己的願力有很大的關係,一定要發大願,「願度眾生,願了生死,願成佛道」。凡是有成就的人,沒有別的,願力在那裡推動他,所以他才能勇猛精進。
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23集) 2001/2/28
「若放逸懈怠,恣縱閑蕩,當用精進而對治之。」這也是許許多多修行人因為放逸懈怠懶散退心了,這一生修行不能成功,依舊搞六道輪迴,隨業流轉,太可怕!而且這個是什麼?一般人通病,精神提不起來。學佛的同修初學佛的時候很勇猛,古人講的話,說「學佛一年,佛在眼前」,像那麼回事,真幹;學佛兩年,兩年就變成老油條,佛在天邊,距離就遠了;學佛三年,佛就變成雲煙,沒了。這個就是放逸懈怠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41集) 2011/3/24
『放逸』確實是三界六道的苦因。「放逸」的意思就是不認真、不努力、不精進,我們一般常講馬馬虎虎、隨隨便便,不但學道你不能成就,世間事業也不可能有成就。由此可知,這個病不輕,對我們肯定造成嚴重的損失。尤其是在佛法上,佛在經上常說,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;又說六道之中,人道最為可貴。貴在哪裡?貴在容易接受聖教,容易獲得解脫。那要什麼條件?不放逸。放逸就不行了,遇到也是白遇到,充其量說得好聽一點,阿賴耶裡面種一點善根。除這個之外,你還能得什麼樣的利益?這是事實,不能不知道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7集) 2003/11/16
放逸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懶散,懶惰、散亂,精神、意志都不能集中,縱然天天讀經、天天聽教,也不容易得真實利益。什麼原因?只是做形式,沒有實質,不是真的想修。真的想修的人,是真想改過自新,這種人是真修;沒有意思改過自新,天天在形式上做,做一生都沒有用處。那就是從前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的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是遭什麼輪迴。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,這樣的事實不能沒有警覺,沒有警覺你還是搞六道輪迴!修行,我們這才了解,怎樣把輪迴心換成菩提心,這才是根本!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7集) 2003/11/16
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所看到的,以及在我們這一生當中,看到許許多多念佛人往生,這是現前的證明,事實證明給我們看。一般需要多長的時間?快的,就是勇猛精進的,三年、五載,三、五年成功,十年、二十年成功的太多太多了,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信心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7集) 2003/11/16
只要不放逸,把精神、意志、時間集中,認真努力的學習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真的是祖師大德所說的,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。為什麼不幹?你要是不幹,不把這個機緣抓住,可惜,太可惜!無量劫來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可惜。這麼好的機會,永遠脫離六道輪迴,永遠脫離十法界,不只六道,脫離十法界(極樂世界不在十法界裡面),這個算盤好好打打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47集) 2003/11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