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誠與敬-第461集

  印光大師講的話講得好,有人向他請教,有沒有祕訣能夠教我們學佛很快就能夠契入?大師答得好,他說:有!誠敬二字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這是印光大師答覆。什麼是誠?一念不生謂之誠。我們見色聞聲,六根接觸外面六種境界,如果還起心動念就不誠。老和尚講得容易,做起來是真難!如何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那是誠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0集)

  

  你看看十大願王第一個「禮敬諸佛」,禮敬諸佛學什麼?誠敬,真誠恭敬。對一切人真誠恭敬,對一切事真誠恭敬,對一切物真誠恭敬,對十法界依正莊嚴真誠恭敬,從這兒學。儒家教人,《禮記》頭一句話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完全相同。世出世間大聖人教化眾生,從這兒入門。沒有誠敬,無論你怎麼樣用功修學,你的成就有限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05集) 2003/4/14

  

  真誠到極處就是至誠。誠就是決沒有欺騙自己的心,不欺騙一切眾生,這就是誠心;不自欺,不欺人,叫做誠心。是不是真心呢?還不是!什麼叫真心呢?真心裡頭沒有一個妄念,有一個妄念,你的心就不真了,就變成妄心了。

  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(第9集) 1997/7

  

  修行從哪裡下手?看破、放下;最初方便就是不自欺,非常重要,不欺騙自己,不欺騙眾生。「誠敬」,印光大師教的,真誠、恭敬。別人對我虛情假意,我對他真誠,真誠能感化他。絕不可以說,他對我假的,我也對他假的,那你就錯了,你就不是佛弟子,你沒有慈悲心。他騙我,我不騙他,這樣才能夠轉移風俗,才能叫一切眾生回頭是岸。

  未來道場的展望(茗山長老開示) 1996/11

  

  曾國藩說過,什麼叫誠?一念不生叫誠,一念不生心清淨!這個心裡頭什麼東西都沒有,就是心空空如也,連空這個念頭都沒有,如果有個空的念頭,那個心裡頭還是有一物,那就不空,他裡頭裝個空那就不空了,他還是有,所以說真空觀。真空的作用能「斷見思惑」,這我們想想是有道理,我們這個心不空才有見思煩惱,如果心空了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,煩惱就沒有立足之處,非常有道理。

  梵網經(第16集) 1983/11

  

  念佛求生淨土是成佛之道,一定要放下萬緣。最重要的,放下執著、放下分別、放下人我,放下一切不善的習氣,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一定要放下。對人要誠敬謙和,要真誠、要尊敬,對任何一個人都要尊敬,要謙虛、要和睦。這四個字做不到,念佛也不能往生,這是大乘教裡頭基本的德行。

  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七 2006/8/2

  

  佛教給我們在這一切幻相之中,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?第一要隨緣,不攀緣,隨緣就很快樂,不攀緣,隨緣沒有執著,攀緣有執著。不要說世間法裡頭你要認清楚,佛法功德好事也不可以執著,執著就違背了佛法,把佛法就變成世間法。如果一切不執著,一切法都是佛法,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,如果一有執著,一切佛法都是世間法,全錯了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155集)1992/1

  

  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師,第一天見面,他就教我看破放下,把菩薩修行最重要的原理、原則、綱領傳授給我,沒有別的,真正功夫放下而已。你要真正能放得下,不要跟任何人去計較,你還有計較的念頭,你沒有放下。念頭都沒有,哪裡還會有行為?念頭是迷惑,行為是造業。我不迷惑、不造業了,所以一切事逆來順受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92集) 2003/9/10

  

  至誠心就是決定沒有虛偽,決定不是虛假,而一心不亂唯精、唯一。決定沒有一個妄念,這才叫至誠心;如果心裡面有個妄念,就不誠。所以過去曾國藩先生解釋「誠」字的意思,就是說「一念不生謂之誠」。在此地就是你心裡面只有一個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一念,這叫做至誠。我們現在修的就是修這個,阿彌陀佛之外還另有一念,自己立刻就覺察到我這個心,誠就失掉了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(第18集) 1983

  

  當然在初學的時候,保持至誠心的時間一定是很少,失去至誠心的時間一定是很多。但是我們要把時間漸漸的給它增多,漸漸的把保持的時間給它加長,能夠加到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,都不會有一剎那失去,你這個一心就成功了,就圓滿了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(第18集) 19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