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看到他人作惡,該如何善巧勸阻而不結怨?-第536集

  問:法師常說,不要跟眾生結怨,如果看人作惡,機緣不成熟時,寧可由他去而不要勸說勸阻。但有時不加阻止,他可能會傷害更多眾生,請問應如何去做?

  答:這要觀察智慧,就是你有智慧觀察機會、機緣。怎麼觀察法你要懂得,佛家講的善巧方便。

  他是什麼樣的根性?在什麼時間說最恰當,在什麼處所說最恰當?這是最簡單的人、事、處。如果都很恰當的時候,他會很容易接受;雖不接受,他不反對。如果不是恰當的時候,你提出來,他不能接受,甚至於他會跟你結怨。

  說人過很不容易,說人過是大慈悲。我們在求學的時候,老師常常給我們講,自古以來儒家念書人,說人過的是兩種人:一個是父母,一個是老師。父母跟老師說你過很簡單,看到會教訓你,但是不是父母、師長,就不太容易接受。

  所以朋友之間規過勸善,那是真的有智慧,真正是知己的朋友。還要看時節因緣,不是隨便可以說的,這很不容易。所謂是「口為禍福之門」,有時候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你跟人的怨恨結下來,不知道是怎麼結的?不知道什麼時候結的?多半都在言語當中。

  所以孔子教學「言語」是第二個科目。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聖人把這樁事情看得這麼重。

  在佛門裡面,你看十善裡面,你能夠體會到,他把口業看得最重。為什麼?口業講了四條,身只講三條,意也講三條,口講四條。這就說是把口業看得很重,最容易犯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「善護三業」,它把口業列在第一,不像其他大乘經裡面講十善,總是講身口意。

  而且《無量壽經》是講口身意,它是這樣排列的。這排列都有用意的,這說明我們修淨土的人,念佛的人,求生淨土的人,對於口業要特別重視。

  為什麼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,他把這個口業放在第一?還不是看到學佛的人輕易妄言,把自己求生淨土這個願望造成了障礙,不是障礙別人,障礙自己,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答香港參學同修(第62集)

  2007/2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