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自己變成一個法器-第452集

  我們這一生如果真正想求佛法,真想求佛法首先的條件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法器,這都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。譬如我們想喝一杯水,人家有,我自己先要準備一個器,可以盛水,我到那裡去求他給我一杯水,他就給我了。我什麼東西都沒有,他那水拿到,我們用什麼盛?所以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法器,然後才能接受大法。你不是法器,佛不是不慈悲,佛很慈悲想傳授給你,你不能接受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什麼是法器?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無漏就是法器。我們這個器皿叫有漏,你去問人家盛水,你拿個杯子,杯子底下沒有底,上面給你盛,下頭漏掉,有漏。無漏就是法器。漏是個比喻,比喻煩惱,你有煩惱你就沒有法子接受佛法。什麼人能夠接受佛法?我們講斷煩惱那不容易;煩惱重的人就困難,煩惱輕的人就容易。實實在在說我們今天的修學,統統是做預備功夫,沒正式的學,為什麼?不是法器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不是法器也要修,慢慢修把他修成一個法器,修成法器之後,你就會接受如來大法。那個時候你不去找佛,佛會來找你,佛變化成菩薩,像經上講「菩薩為一切眾生不請之友」,看到你能接受,菩薩就來了。你不是一個法器,菩薩不來,來了沒有用,來了造業,來了還要毀謗菩薩,那造業就更重。菩薩慈悲不忍心你造重罪,不忍心你墮三途,看到你不能接受,他不來。所以菩薩來是慈悲,不來還是慈悲,真所謂是一片慈悲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世法裡面,諸位讀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一翻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:毋不敬」。我們佛門儀規裡面,大家常常念到,一切恭敬,一心頂禮。普賢十願把禮敬列在第一條,禮敬居先。為什麼?性德的流露,禮敬不是從外來的,是自性性德流露;唯有性德才能夠開發自性,你才能明心見性。不誠、不敬是煩惱習氣的流露,煩惱習氣決定不能見性,道理就在此地;不是善知識有分別心,不是的。彼此都是一片真誠,我們作學生的真誠,老師也真誠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世出世間法都不例外,頭一個條件就是誠敬,這是基本的條件。你對於老師、對於這個法門,沒有真誠心、沒有恭敬心,你就沒法子學。我們想學這個法門,以真誠心來求法;想跟這個老師學,要用真誠心去對老師,這是基本的條件。也正是印光大師常講「一分誠敬,得一分利益;十分誠敬,得十分利益」,沒有誠敬是一分利益都得不到,真誠恭敬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換句話說,我們自己成就大小,關鍵的因素決定在我們自己對尊師重道的成分,我們能有幾分,就能有幾分成就。這個道理要懂得,絕對不是老師要求你尊敬;老師要求學生尊敬,這個老師不是好老師。這裡頭有大道理,所謂是「誠於中而形於外」,唯有誠敬才能接受大法,你內心誠敬,外面一定有所表現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0集) 2000/7/12

  

  所以老師觀察學生,這個學生恭敬,對老師恭敬,對同學恭敬,對一切辦事他都很認真、都很恭敬,這是個法器,這在傳道裡面是被選擇的對象。對老師、對同學、對一般大眾毫無恭敬心,做事情不認真、不負責,這不是傳法對象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0集) 2000/7/12

  

  有了這個條件,第二個條件就是聽話。對法門沒有疑惑,我們所修的是淨宗,淨宗的經論沒有疑惑。對老師的教誡沒有疑惑,這裡面包括祖祖相傳,淨宗歷代祖師的教誨,決定沒有疑惑,真正能夠依教奉行,這就是法器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在佛門,在中國儒家、道家幾千年來的傳統教學,老師選擇學生都是這麼一個原則。選擇什麼樣的學生?聽話的學生,肯幹的學生。老師教的他不聽,他不肯去做,再好的老師對他也不能有任何成績表現。所以真正善知識,他希望教的學生,真的是可遇不可求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4

  

  普賢菩薩講供養,法供養裡面第一條「如法修行供養」。這個意思就是佛怎麼教,我們就怎麼做,決定不違背,老老實實去奉行。持,保持不失,不是做個一天、兩天就懈怠、就放逸了,不是的,永遠能夠保持,那哪有不成就的?這才是真正的好學生。這一個好的老師,遇到這樣的學生,當作寶來看待。佛家講「法器」,這是真正的法器,這個老師得到寶;道有傳人,可以傳下去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4集) 1999/4/10

  

  古德最欣賞的兩種人:一種上智,一種下愚。這兩種人真正善知識得到都當作寶貝看,為什麼?他是法器,他很能成就。上智之人,這一說他就通了,他沒有懷疑,他就明瞭,他能依教奉行。下愚之人知道他自己沒有智慧,知道他自己不如人,所以他也很謙虛很老實,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,他很乖肯聽話,這人好學。當中一段就麻煩,自以為聰明,俗話所謂「高不成低不就」,你跟他說,他也能懂得;你叫他做,他意見很多,這樣的人反而不能成就,俗話說「聰明反被聰明誤」,世智辯聰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4集) 1984/12

  

  世智辯聰,不是真智慧。為什麼?他那個頭腦天天在想,天天在思惟,換句話說,他所有那些聰明智慧是從心意識裡頭流露出來的,也就是從分別執著妄想裡面生出來的,這不是佛家講的智慧。佛家講的智慧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,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,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是智慧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4集) 1984/12

  

  老實可貴!老實人聽話,聽了之後永遠不改變,這種人是法器,很容易成就。古來的祖師大德為我們所示現的,一生依一部經,一句佛號,一生不改變,無論在家、出家,這樣死心塌地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決定有成就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77集) 2004/7/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