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公無私-第401集
我們在世間,處事待人接物心要平、心要公,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無私,這才能成就德行。決定不能夠偏心,偏心縱然有大福報,那個成就也不是真實的,正是所謂他發得很快,他敗得也很快。凡是偏心的,接觸他那些人,他偏愛的那些人,那些人都是為了利益而來的。與他有利,他來了;與他沒有利,掉頭就走了,絕非道義之交。
太上感應篇(第183集) 2000/4/1
喜歡一個人,討厭一個人,你的心地不公,所以偏私。「凡君之於臣,父之於子,夫之於妻妾」,主人與他的僕人,皆有之,這也是事實真相,也是古今中外我們都常常能夠看得到的,常常聽到的。就是我們學佛,在一個道場老和尚徒弟很多,信徒很多,也有「偏憎偏愛」,可見得這種煩惱習氣有多重。你要是問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?不公平,沒有平等心,所以才會有這個現象。
太上感應篇(第183集) 2000/4/1
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歷史,特別是朝代的興替,國家的存亡,在這個時候特別明顯。在上位的人「賞罰不平」,所以激起民怨,最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小是一個家庭,一個小團體,今天說公司行號、商店的老闆,對於你的員工獎懲,如果做到非常公平,下屬員工必定對你心悅誠服,能為你效忠,為你盡力;如果賞罰不平,憑著自己的好惡,以這個標準來做獎懲,人心就不服,到最後一定是眾叛親離。所以無論事業的大小、久暫,要把這樁事情做好是相當不容易的,這是大學問。
太上感應篇(第156集) 2000/2/9
特別是在世出世間做一個領導的人,一定要做到這個原則,你才能夠得到部下的愛戴推崇,心悅誠服,真正的服你,這是要自己做到。假裝不行,假裝你裝成這個樣子,一旦被人看穿了,一文不值,結果底下大眾一哄而散。所以要認真的去做。
妙法蓮華經大意(第21集) 1981
把自私自利放下,公才能現前。如果自私自利放不下,你哪裡來的公?所以公是因,平是果;平是因,安是果;安是因,樂是果。真正要達到公平,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52集) 2003/11/19
要改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怎麼改?要改大公無私。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,想別人,想我們的家,想我們整個公司全體員工,想這些;想我們的同行,想我們的社會,想我們的國家,想整個世界,心量就大了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475集) 2013/10/13
處事待人接物合情合理合法,大公中正,沒有偏私。喜歡你,我不喜歡你、討厭你,這就不仁不義。人確實有過失,但是他也有長處,有智慧的人他看得很清楚,用他的長處,幫助他改正他的缺點,這是大德,這叫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這個人還可教,不是不可教,就得好好的教他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47集) 2013/12/19
處事待人接物,真誠、恭敬、公平,讓你感到很舒適,事情辦得很順利,吸引別人樂意跟你合作,跟你合作很輕鬆、很快樂,絕對不會有錯誤,絕對不會出麻煩,放心,這個重要。用一片真誠清淨的心來處世,自然就不一樣。
台南極樂寺會客談話(第3集) 2018/1/20
記住這麼一個原則,對待一切人事物大公無私。如果有時候忘記了,你就把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那句話提起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萬法是自性生的,自性是一個,萬法是無量無邊,無量無邊之法都是同一個自性生的,你慢慢會產生一體的概念,這個好。眾生跟我是一體,我愛我的身,我就愛他的身,是一不是二,這個好!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88集) 2015/3/22
覺悟的人沒有私,起心動念是公,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、為社會、為整個人類,那是覺。覺跟迷根源就在此地,一個是公一個是私。大公無私這個人覺悟了。
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25集) 2001/1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