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爾如是-第398集
我們一定要肯定認識文化是多元的,一身是多元的,家是多元的,團體是多元的,社會國家是多元的,盡虛空、遍法界亦是多元的,這是我們首先要肯定,決定不能否定任何一個族群,不可以!對於有苦難的,有必須要幫助的,我們聽到了、見到了,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這是你所知所學的落實。你聽到見到不能熱衷的去幫助他,你的學、你的知沒有成熟,半生不熟;如果真的是成熟了,這是自然的。佛家講「法爾如是」,沒有一絲毫勉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85集) 2000/3/21
一切人,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,我們遇到了,見到、聽到了,一定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。他不接受,我們以精神的力量去幫助他,這是常講的,我們誦經、念佛、修積功德迴向給他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731集) 2002/5/23
對自己不喜歡的人、討厭的人,看到他是有點災難了,我們會很歡喜,「唉呀!某人你看看」,這是錯誤的!老師教導我們說,不能夠幸災樂禍,應當要生憐憫心。不但要有憐憫心,如果他有困難的時候,我們還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,那個人是我們討厭的人、不喜歡的人,這是功夫!差不多要修十年的功夫,才達到老師對我要求的標準。我們要真幹,不真幹永遠達不到這個水平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73集) 2002/4/19
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這一願,關鍵在個「度」字。度是什麼意思?用現代的話來說,關懷、愛護、盡心盡力去幫助,這叫度。度眾生,關懷一切眾生、愛護一切眾生、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,特別是在眾生有苦難的時候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5集) 1998/7/1
我們一定要放棄自私自利,要放棄貪瞋痴慢,以真誠、清淨、平等的愛心為一切眾生服務。這是多元文化的自相,它的樣子。這個樣子法爾如是,沒有一絲毫勉強,他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!全心全力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49集) 2002/3/15
只有明心見性的人知道,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。所以,同體大悲生出來了,無緣大慈,無緣是無條件的愛心,同體的憐憫心,這個生起來了,這是性德。所以自自然然要幫助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,這就他一定會做的,沒有任何理由,要幫助這些沒有開悟的眾生,幫助他們開悟。這個道理很深。沒有真正覺悟不會幹,真正覺悟的人,他知道非幹不可,不能不幹;不幹,自己身體有毛病,沒有完全恢復健康。佛經上有個名詞叫「法爾如是」,就是自然而然他是這樣的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28集) 2011/10/31
真心沒有作意,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;不是說佛菩薩想想,我現在要變一個什麼身去幫助他,有這個念頭你就落在意識裡,那是妄心做主了。佛菩薩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從來沒有分別執著,佛在經上講「法爾如是」,法爾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。我們凡夫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,先會起心動念,我們今天要接見一個人,想想應該用什麼方式跟他交談,怎麼接觸,都落在意識裡,全是妄想當家,這一點我們要學佛菩薩,坦誠、直率,決定沒有作意;我預先要想想怎麼講法,沒有這個念頭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5集) 1999/4/12
我們覺悟了,遇到佛法,明白了,我們就有責任、有這個義務,也不要執著責任義務這個念頭,佛經上講的一句話好,「法爾如是」,自自然然的我們幫助他們,把我們所學到的貢獻給大家,希望大家都覺悟,希望大家都能把錯誤糾正過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25集) 2011/8/5
有緣眾生他的信息到你這兒來,你自自然然就會幫助他,他有什麼需要你會幫助他。用什麼方式幫助他,這都不要去想。眾生有感立刻就有應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你自然現什麼身,現身是自然的,說法是自然的,沒有加絲毫考慮、意思在裡頭,沒有。不像六道凡夫,他有意念,極樂世界菩薩沒有意念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1集) 2011/11/1
十法界一切眾生同一個真如本性。所以佛在大乘法裡頭才說,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。所以惻隱之心就是憐愛之心,憐憫之心,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。求仁就是求的這個,積德也是積的這個。希望把這個仁民愛物之心培養擴大,能夠真正的愛一切人、愛一切物,我們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。
了凡四訓(第15集) 1990/1
「慈憫一切有情眾生」。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,去照顧他們,照顧裡面最重要的幫助他覺悟。為了幫助他覺悟,我們自己必須要示現一個覺悟的形象,形象要鮮明,要讓他很容易看出來,我們講的跟我們想的、做的完全一致,這個形象好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49集) 2001/12/28
真正通達明白了,原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不是二。你多從這些地方去觀察,多從這些地方去思惟,慢慢你就體會到宇宙人生的真相。這個真相是萬法一體、萬法一如。契入這個境界,我們跟一切眾生關係才搞清楚,原來一切眾生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。你還會有怨恨嗎?你還會去傷害嗎?不可能!所以自性裡面本具的大慈大悲,自自然然就流露出來,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,無條件的尊敬一切眾生,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,這是諸佛如來妙用自在。
善財童子參學報告(第1集) 2000/10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