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念念為利益一切眾生-第472集

  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大眾,決不求回報,所謂是只盡義務,而不接受、不享受權力。現在人講有義務就有權力,菩薩是有義務,心裡沒有指望權力,要存這個心。這個心是清淨心,這個心就是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給我們講的「真實心中作」,一心是真實心,念念要饒益眾生。

  我們有沒有做到?這個經是行經,這不是講的理論,是講我們日常生活行為,我們一定要做到!做不到,沒有用處。我們是不是這樣子去做?是不是盡心盡力這樣去做?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
  已經這樣做的,很好,還要更加努力,那就是我們盡心盡力沒有達到圓滿,更要努力。沒有做到的人,從今天起一定要發心,起心動念想到別人的利益,想到整個社會大眾,想到整個世界的眾生,常常能作這樣想,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。

  心量就拓開,不要想自己,念念要想廣大的群眾,這是最低限度的,我們要想到社會,想到這個世界。諸佛如來他們的心量比我們大得多,他們心中所想的,饒益眾生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,那個心量就太大了。

  我們這個地球算什麼?在太虛空當中,實在講看不到,太小!我們今天就是起心動念都想到全世界眾生的福利,我們那個心還是小,還是小得可憐!跟佛菩薩不能比。如果起心動念就想到自己的利益,諸位一定要知道,決定不能往生。

  常言說得好: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為什麼他念佛念得那麼好,不能往生?心量太小,起心動念自私自利。西方世界,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心量小就不是善人,念得再好,阿彌陀佛歡迎你去,那邊大眾不能接受你,因為你心量太小。

  什麼時候把心量拓開,你往生就有指望。一心這個心量大,一心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界限,所以一心是決定得生。有分別、有執著,就不是一心。所以第一個,我們要念念想一切眾生的利益,不要去想自己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38集)

 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