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-第376集

  佛法平常一般常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慈悲是愛,這個愛裡面有真誠、有清淨、有平等、有正覺,這樣的愛叫慈悲。所以它不是感情的,它是充滿了智慧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的愛心稱為慈悲。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利;方便就是最適合的方法,最適合的表演,最適合的開導,這是門徑。釋迦牟尼佛這樣教化眾生,因為有方便之門,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入覺正淨。覺正淨就是佛法,就是佛陀的教育。

  釋迦牟尼佛如何教化眾生(第2集) 2003/10/23

  

  佛家的教學根本是「慈悲」,慈悲就是愛。為什麼不說愛說慈悲?因為世間人要是跟他說愛,往往他把這個意思錯會了,有感情在裡頭,有自私自利在裡頭。我喜歡就愛他,我不歡喜就不愛他。摻雜這個東西在裡面,不是佛菩薩講的愛,佛菩薩講的愛是真實的、是平等的、是清淨的。所以那個愛心如果是真誠清淨平等,換個名稱叫慈悲,慈悲相當於現在一般人所稱的博愛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75集) 2001/11/11

  

  慈悲是無條件的愛心、平等的愛心、清淨的愛心。從愛自己擴大到愛人、愛家族、愛一切眾生、愛樹木花草、愛山河大地、愛遍法界虛空界,整個法界裡面,我們今天用現在的話說,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愛,佛說的!所以佛教是愛的教育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95集) 2008/10/12

  

  慈悲是愛,這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自性就是愛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叫慈悲。這是怕人家產生誤會,因為世間一般人講愛,愛裡頭有情,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愛,佛叫它做慈悲,那是真的、永恆的、不變的。所以諸佛菩薩就是這個慈悲心愛一切眾生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97集) 2008/10/14

  

  真心裡面第一個德,真中之真,就是慈悲。所以慈悲是天性,不是學來的,不是從外面來的,是自己自性裡頭本有的。而且佛法常說萬德萬能,萬德萬能從哪裡來的?都是從慈悲裡面延伸出來的,萬德萬能的根本就是慈悲。慈是與樂之心,悲是拔苦之心,看到眾生在受苦受難,那種憐憫心是悲心,要幫助他離開苦難,希望他得到快樂。得到快樂是慈,幫助他離開苦難是悲,所以說慈悲為本。

  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

  

  應用在十法界裡面,這就是方便。方便裡面,這個愛表現無量差別的現象,沒有一樣不是愛。跟你笑是愛,板起面孔罵你一頓還是愛,柔和跟你講是愛,教訓你還是愛,沒有一樣不是愛,決定平等。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?因為行業不一樣,眾生根性不一樣,所以佛的表現就不一樣。你看他現無量無邊的身,說無量無邊的法,就是一個愛,就是一個慈悲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97集) 2008/10/14

  

  方便決定是智慧,智慧有實智、有權智,實智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,權智就是這個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應用在工作,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諸佛菩薩用它來教化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,所以從方便裡面就演變出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這些法門都叫做方便為門。這是佛法修學的宗旨、目標之所在,我們一定要知道。

  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

  

  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這就是佛法,八個字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根本就是慈悲,起作用就是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就是最恰當的方法。這個方法沒有一定,因時不同、因地不同、因人不同、因事不同,但這個方法非常巧妙,樣樣都合適,這叫方便。所以方便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理是一個,慈悲,這永恆不變,運用的時候八面玲瓏,千經萬論不離這個原則。決定是捨己為人,大乘佛法沒有為自己的,都是為別人。別人就是自己,愛別人是真正愛自己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71集) 2012/8/15

  

  所以世出世間聖賢、諸佛菩薩就是一顆慈悲心,佛家常講,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就是這個心,再以善巧方便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,那就是教化眾生。落實在生活是自行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是化他,自行化他就本著這個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心,他成就聖賢的事業,超凡入聖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5集) 1999/5/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