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的人幸福-第356集
幸福,就是《大學》上所說的「修身、齊家」。修身的喜悅我們可以從《論語》第一章看到,翻開《論語》,第一句話孔子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這就是把學習的目的、修身的受用全部給我們說出來了,我們為什麼要學習?為什麼要跟古聖先賢學習?為什麼要修身,修正我們的思想,修正我們的言語、我們的行為?就是孔老夫子在《論語》上這句話,「不亦說乎」,快樂!不是很快樂嗎?換句話說,就是為了人生幸福、家庭和睦、社會和諧。
以高等教育的方法達到幸福和平 2016/3/15
悅是喜悅、快樂,這個快樂從哪裡來的?是從學問來的。學了之後,要把它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,這就叫「習」,習是落實。落實聖賢教誨真是快樂!自己快樂,別人也快樂,不亦悅乎。這就是早年,我二十六歲,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,方老師告訴我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;用佛家的話來說,就是法喜充滿;用孔子的話來說,不亦悅乎。
以高等教育的方法達到幸福和平 2016/3/15
落實聖賢的教誨,現前的受用就是快樂無比。這個快樂與社會地位沒有關係,與財富沒有關係,孔老夫子是平民,沒有做過高官,他也沒有財富,他比誰都快樂。我們自古至今所看到的,中國最快樂的人是孔老夫子;回到佛教來看,佛教裡面最快樂的是釋迦牟尼佛。我們學佛、學儒,為什麼?快樂一生,這就是幸福。
以高等教育的方法達到幸福和平 2016/3/15
「身修而後家齊」。把自己本分做好,這是修身;身修好了,你在家庭決定影響你一家人,使一家人和睦,你的家就整齊,家道就興旺;所謂「家和萬事興」,你的事業很順利。在團體裡面亦如此,你身修好了,決定影響團體成員,團體大眾尊敬你,以你為榜樣、為模範,大家都向你學習,你的言行足以成為同事們的好榜樣。團體上下和睦,這個團體就會興旺,團體就會好,決定會影響你的鄰居、你的親戚朋友,他們看到你們這一家這麼和睦、這麼歡喜、這麼團結、這麼合作、這麼興旺,所以大家都向你學習。
以高等教育的方法達到幸福和平 2016/3/15
修身,身所表現的就是戒律,這個戒律是自自然然的,一絲毫勉強都沒有。戒律從什麼地方落實?從十善業。十善業是修身的標準,身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;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身修。身修而後家齊,你一家和睦,家和萬事興;團體也是如此,團體上下和睦,這團體就興旺。如果這裡頭彼此有意見,彼此有衝突,那是衰相,那不是興旺的相,衰相,一定要衰。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,今天我們講世界和平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。一定要懂這個道理,一定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172集) 2005/4/6
修身在正心,你的心術要正;正心在誠意,你的意要誠;誠意在致知、在智慧,致知在格物,格物是什麼?離開五欲六塵。絕不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那叫格物。物格而後知至,你才會開智慧。智慧一開,你的意就誠了,一點都不錯,真誠心是這樣修來的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55集) 2003/2/3
煩惱裡頭最嚴重的,佛在經上講「貪瞋痴慢」,這是最嚴重的。這四個字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,你要不把這四個字斷掉,你決定出不了輪迴。念佛法門也是把這四個字斷掉,它不是斷根,它叫「伏斷」,我有能力控制住它,它不起現行,就是它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起作用,不是根斷掉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6集) 2000/6/14
煩惱能控制得住,然後求智慧就有好處,才學法門。所以這個次第是先斷煩惱,再學法門。儒家教學也是這樣,先格物,後致知,「致知」就是佛家講的學法門。智慧開了,這才修身,修身是知道做人、懂得做人、懂得辦事、懂得應酬。煩惱斷掉之後,這個人的福報現前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6集) 2000/6/14
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再沒有過失了,這叫身修。身修,他的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現前了。我們現在總結佛的教誨,我們寫了五句十個字: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這個現前才叫身修。身修而後家齊,一定的道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6集) 2000/6/14
我們起心動念要想到,一個念頭起來,要對一切世間負責任,這個人覺悟了。不知道我起心動念與一切世間有什麼關係?那是迷惑顛倒。與一切世間都有關係,與眼前社會當然關係更密切了。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與社會安危有關係,與社會動亂有關係,與社會安定有關係,與一切眾生吉凶禍福有關係,你怎麼能說沒有關係?所以人不能有惡念,不能有貪瞋痴三毒煩惱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55集) 2003/2/3
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,天下平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,從自己本身做起。所以本身不和,本身不和是什麼?你有分別執著,你本身就不和。你會常常起煩惱,你有憂慮,你有恐怖,你本身不和,你怎麼能叫家和?本身和了,你才能夠幫助一家人和;一家和,你才能幫助一國和;一國和,你才能幫助全世界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51集) 2005/10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