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人真誠,言語柔和-第343集

  言語,禍福之門,善護口業,世尊在這部經上把它擺在第一條,那個意思就是教我們說話要謹慎。很少看見這種排列,一般排列都是身口意,這個地方排列是口身意。要說好話,什麼是好話?真正關心他,真正愛護他,真正幫助他,這個重要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97集) 2012/6/27

  

  言語要柔和,「柔和質直」,柔和是講外面的態度,質直是講真心,真誠心,這個要學。你看佛經上教給我們往生的條件,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很重要。菩提心是真心,待人接物都要用真心。別人虛偽對待我,不怕,我用真心待人,為什麼?我要到極樂世界去,只有用真心的人才會到極樂世界。用妄心的去不了,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,什麼時候去?什麼時候用真心,你什麼時候能去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97集) 2012/6/27

  

  不能夠用強勢的態度對人,要用柔弱這樣的態度,別人歡喜。現在的話說,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姿勢都應該低一點,弱勢是這個意思。不能用剛強,言語忌諱用命令式的,這人家聽了很刺耳;縱然是自己的下屬,你能謙虛,別人會把事情辦得更好。最忌諱的是大聲叫喚,不好,別人表面上服從你,心不服;你要能叫人心裡服你,所謂心服口服那就成功!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24集) 2010/8/26

  

  《還源觀》上教導我們,處事接物待人要柔和質直,質直就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,態度要柔和,我們一般講平易近人。對待人平等,自己真正能夠謙卑,能夠尊重別人,與別人很容易相處。這是處世待人基本的態度,菩薩統統具足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41集) 2011/6/7

  

  柔和要學彌勒菩薩,對待一切眾生永遠是歡歡喜喜,永遠是那麼樣的親切,為什麼?菩薩知道一體。這個柔和裡有沒有威嚴?給諸位說,有,不是一昧柔和,一昧柔和你也教不了眾生。所以教眾生,父母教兒女,孩童的時候,恩威並重,這個有道理,那才是真正的柔和質直。也就是看人、看時、看地、看事,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樣的方式,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、破迷開悟。該用威的時候,威嚴;該用柔的時候,慈祥。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那是智慧,智慧擺在前面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8集) 2010/7/13

  

  「如《法華經》曰:眾生既信伏,質直意柔軟」。柔軟就是柔和,質直就是心地真誠,真誠的心,柔和的態度。「蓋此土眾生剛強難化」,這是佛都知道,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化,佛菩薩現身說法,先把柔和質直做出來,你看到了,用這種方法調伏教化,否則的話,你說沒人相信。必須你自己真正做到,人家惡意的毀謗你,你用真誠柔和對待,你做到了,大家相信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2集) 2011/3/30

  

  「心常柔和」。這對什麼講的?它的對面就是浮躁。心浮氣躁,不但佛法你學不到,世間法也學不到,世法跟佛法都必須要在「心常柔和」你才能夠得到,這一條很重要。我們學習不離開柔和,生活不離開柔和,工作不離開柔和,處事待人接物都不離開柔和,你就是佛菩薩;我們看看佛菩薩,他們真做到了。我們從哪裡學?從謙虛,中國的古禮裡面講謙卑,自己常常要處在謙卑,尊重別人,這是世出世法學習的頭一堂功課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073集) 2009/11/26

  

  謙卑是基礎,沒有謙卑什麼都不能建立,聖學你就沒有分。所以從謙卑開始,奠定基礎,然後學什麼?學敬愛別人,從內心裡頭真正敬愛別人、尊重別人、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、幫助別人,你才能自度度他,你才能夠幫助社會安定,你才能幫助世界走向和平。怎麼落實?就是落實在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十善業,不要太高。

  佛學答問 2007/7/27

  

  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。我們用真心生活,我們用真心處事,我們用真心誠意待人接物;一真一切真,一誠一切誠,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境界轉變過來。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到最後轉凡成聖,轉娑婆為極樂。我們這樣求生淨土,你才真有把握,我們這一生學佛沒有白學,果然有成就。

 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(第46集) 2003/7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