捨己為人-第316集

  人與人的交往,第一個大前提一定要利益對方,不要求利益自己。現在人提倡二利,利益我,也利益你;雙贏,我贏了,你也贏,還是把我擺在第一。而諸佛菩薩的觀念跟我們凡夫不一樣,你得利益,不想自己的利益,你贏,沒有想到自己贏。佛與法身大士跟大眾相處,能夠令那麼多人的愛戴,那麼多人的尊敬。為什麼?佛菩薩他的表現是捨己為人,這個了不起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3/14

  

  說到人生的價值,真正的價值就是「捨己為人」,為一切眾生服務。中國先賢說得好: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。」這是真正懂得人生的價值。不肯幫助別人,不肯幫助眾生,這一個人活了一輩子,有什麼價值、有什麼意義?每天肯幫助別人,尊重別人,捨己為人,這個人快樂!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08集) 2000/12/16 

  

  佛法裡面我們供佛,供燈、供燭、供香,大家都曉得這是最常見的,我們供養佛菩薩的形像,不能缺少的供具;這三樣東西,都是燃燒自己,照亮別人。最明顯的是蠟燭,表現什麼精神?捨己為人,犧牲自己,成就別人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3/14

  

  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打交道,覺悟的人是捨己為他,為不覺悟的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讓不覺悟的人漸漸覺悟,漸漸明白,這就是度眾生,幫助他破迷開悟。在法布施裡面,有一條叫代眾生苦供養,捨己為人是代眾生苦供養,代眾生苦布施。這個理很深;事,我們凡人看,偉大!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。平常人都是自私自利,起心動念都為自己。佛跟眾生往來,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往來,能令不覺悟的人生歡喜心,能令不覺悟的人生敬仰之心。這個關係就搞好,關係就建立,彼此建立一個信任的關係,彼此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3/14 

  

  沒有很親密、很厚的關係,你勸導他,他不聽,他懷疑,他認為「你對我這麼好,大概你別有企圖」,不信任。所以先要把關係搞好,然後勸導他,他會接受。告訴他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裡面有理論、有事相。最後,給他真實的利益。真實的利益是勸他作佛,勸他明心見性,要修這個法門;修就是修養,學問修養的功夫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3/14

  

  佛菩薩為什麼能夠捨己為人?慈悲心在那裡推動。慈悲就是愛心,為什麼不說愛,要說慈悲?因為愛裡面有感情,慈悲這個愛裡面沒有感情,純粹的理智。換句話說,基於理智的愛叫做慈悲,如果慈悲裡頭帶著感情就叫愛,實在講是一樁事情。換句話說,佛菩薩慈悲可以說是真愛,真愛永遠不變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8集) 1984/12

  

  四弘誓願第一個是發心度眾生,捨己為人,要發這個大心。犧牲自己成就別人,這是菩薩發心,這叫大菩提心。修行下手,先斷煩惱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然後再學法門。煩惱是毒,貪瞋痴三毒!毒沒有去掉,這個法是醍醐,經上常有比喻,我們拿這個杯子,這杯子是器,從前是盛毒藥的,毒藥不但沒有去乾淨,毒藥還在,醍醐灌進去,醍醐也變成毒藥了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39集) 1984/12

  

  處在這個環境裡不用功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障難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妄想習氣,決定墮落。那一墮,不知道墮到那裡去了,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。修行就是生活,修行就是處事待人接物,修行就是服務一切眾生,一定要用真誠心,絕不能摻雜絲毫虛妄,一定要用清淨心,不能夾雜一絲毫的染污。我們真幹,對待一切眾生決定沒有貢高傲慢心,在一切境緣當中修平等心、修大慈悲心,能夠捨己為人,歡喜幫助一切眾生,全心全力去做,決定沒有吝嗇。我們這樣的發心,這樣的行持,才能感得佛菩薩的護念,龍天善神的佑助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8集) 1999/7/31

  

  雖然是說捨己為人,但是捨己要有個程度,就是我確實有能力往生,品位下一點沒有關係;不要捨到最後,往生去不成,還搞六道輪迴,那就太可惜了。所以捨己為人,那個捨有一個限度。換句話說,下下品往生,這下下品是決定可以拿得到,那可以能夠犧牲一點;下下品都拿不到,那不能犧牲。所以這個犧牲要有限度,決定不能教這一生空過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4集) 1990/4

  

  求生淨土這個念頭,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,於一切時念念不捨,這句話太重要了,幫助我們回歸自性。這是教我們憶佛、念佛,心裡面常常想到佛,特別要想佛的教化眾生、度脫眾生,無量無邊的功德。佛沒有私心,為什麼?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他是一體,他怎麼會有私心?念念為眾生就是念念為自己,念念幫助眾生就是念念幫助自己,這個理很深很深。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捨己為人,他才真正能回頭,真正能放下,真正能得到圓滿的成就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94集) 2010/8/4